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红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地.合理轮作倒茬。红芸豆忌重茬和近茬种植,也不宜种在其它豆类作物之后。适宜的前作为谷子、玉米、高粱、小麦等禾谷类作物。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尾巨桉高效再生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对尾巨桉再生的影响,以尾巨桉优良无性系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探讨MS、SDM和SPM 3种基本培养对尾巨桉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了2 mg/L PBU和0.05 mg/LIAA的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3%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1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MS培养基上,诱芽率达91.8%,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增殖及伸长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莜麦生产定位思考与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忻州市是山西莜麦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区莜麦面积逐渐下降到2007年的1.7万hm2,并仍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通过对莜麦生育习性、营养利用价值、传统的旱作制度和生产与生态条件分析、比较,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对莜麦的生产区域、种植结构、种植比例、产业发展前景,秸草利用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不应以播种面积来衡量政绩,更不应以比较效益低而放弃管理或技术指导。用生态与效益相结合的观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技术和良种运用,尽可能地提高单水平,才是对农民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记载,莜麦在我县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解放初期,每年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但由于产量低、产出少等多种原因,种植面积一减再减,其地位由高产作物代替。随着我国加入W TO,小麦、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能力,而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绿色保健的小杂粮受到人们的青睐,莜麦更是城乡人民喜食甚至是星级饭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此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要,莜麦在种植业中又有了一席之地,现将莜麦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莜麦适应性强,抗逆耐粗,对土壤要求不严,是一种低温凉爽气候的长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