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涉及主体更多元、方式更多样。当前社会救助面临相关部门和组织多、信息复杂、经办分散、分类精准施救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我国社会救助模式的合理价值选择,提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社会救助在管理服务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从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基层经办机构、社会参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路。力求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促进互助共济社会救助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公众满意度,夯实我国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及“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老子自然法思想的基本主张。崇尚自然法则,主张法网宽疏,强调德要从法,是老子自然法思想的主要特点。老子的自然法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制定和实施良法,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对象,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农林院校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农林院校参与农村法律援助有利于缓解援助资源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缓解援助范围的有限性与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缓解援助方式的普遍性与需求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农林院校要把法律援助作为新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凝练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农林院校参与法律援助需要政府健全保障体系.学校内部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