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通过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合于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的实生繁殖技术。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区进行樟子松种子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用种子育苗,节省地,出苗整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幼苗越冬前需埋土保护,出苗量大且苗壮苗齐,存活率远远大于通过外地调运来的幼苗的存活率,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沿沙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演变方式及其后期形成的积沙带植被结构与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数十年来,随内陆河上游来水减少,固沙林内水分供给能力的减弱,植物种类由初建乔灌木逐步被低矮的耐旱灌丛和逐水草本取代,随之形成了具有阻挡流沙越境的积沙带;积沙带的形状与积沙规模取决于当地风沙侵袭强度,防护林建植位置、时间,农田经济利用所采取的维护程度,带上不同部位着生植被借助农田渗余水的补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沿沙防风固沙林建设及其演变形成的积沙带,对越境流沙起到了重要阻积作用,是目前维护沿沙绿洲长期安全重要屏障,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及其生态恢复对策,认为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把绿洲退耕地生态恢复区变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加强了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分利用的生态减压区;更调整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了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破除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种子休眠,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测定各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明确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结果显示,1)解除种皮休眠: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26.32%、38%和32%;机械划破种皮,种子发芽率达到34%。2)解除胚生理休眠:-20、-20℃变温处理96h,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48%和46%;切除种子3/4胚乳,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58%和54%;用80mg·L-1赤霉素(GA3)水溶液浸泡种子24h,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54%和48%。3)解除种子综合休眠:采用变温+浸泡+GA3方法,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78%和76%。种子存在的萌发抑制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大于种皮不透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于前2~5d,切除胚乳和GA3水溶液浸泡种子,发芽高峰期集中于前2~8d。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方面的机理,对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8种典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层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红砂群落外,其他群落中灌木所占比例均在56.86%以上,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在整个群落中仅占0.30%~3.14%(除沙蒿群落6.65%),数量较稳定;(2)8个群落中白刺重要值最高,达84.41%,猫头刺群落最低为20.70%,其余6个群落在56.78%~68.07%之间;(3)8个群落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红砂群落>沙蒿>沙拐枣群落>珍珠猪毛菜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说明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物种主要以矮化的小灌木、小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优势种群在荒漠灌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比其他物种更重要的作用,荒漠灌木群落由于缺乏冗余物种的支持,是一类不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6.
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育苗快繁节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速繁育、节水育苗技术,以及沙地樟子松露天育苗与温室育苗的区别,对民勤沙地樟子松温室快繁节水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温室育苗在出苗率和繁育周期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受季节限制,1年内(春/夏/秋/冬)均可以播种,平均出苗率达到82.56%以上;(2)温室育苗对樟子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较露天育苗更有利;(3)樟子松温室育苗土壤含水率明显较露天育苗高,高4.79%。127天的耗水量为119.51 mm,耗水强度为0.94 mm/d,耗水量在接近一半的时间段内仅占总耗水量的1/3;129天的露天阶段耗水量为208.59 mm,耗水强度为1.62 mm/d,在近一半的时段内耗水量约占全部耗水量的2/3。民勤沙地水资源极度匮乏,研究樟子松在温室育苗条件下的耗水规律,提高樟子松育苗管理水平,培育高质量,高适应性的苗木,对合理科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50个胡杨林样地调查资料对民勤沙区的胡杨林健康状况进行模糊判别分类,并以其中19个样地的土壤取样测定数据,分析胡杨健康指标及伴生植物健康指标与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速效P以及土壤粒度的关系。模糊判别分类结果表明,健康序列1的胡杨无枯枝枯梢且更新苗相对最多;健康序列2的胡杨植株最高且龄级数最全,更新苗次多;健康序列5的胡杨过熟株、成熟株、中龄株和幼龄株均有枯枝枯梢,且样地上无更新苗。胡杨林健康指标与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土壤粒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越是靠近农田水分条件好的地块胡杨林的健康状况相对越好;土壤pH值在8.0左右时胡杨林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土壤pH值>8.5胡杨林健康状况最差;胡杨林的健康状况与土壤有机质和全N及速效P含量正相关;健康状况较好的胡杨林地土壤中细砂、粉粒和粘粒含量较高。在民勤沙区,土壤干旱缺水是导致胡杨林退化的主要原因,土壤pH值在8.0左右的微碱性细沙地上的胡杨林相对较健康。对目前退化的胡杨林应适当补充人工灌溉,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5% 以上。营造人工胡杨林要选择靠近农田边缘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块。0~60 cm的土壤速效P和0~20 cm的土壤细砂含量较多的土壤胡杨更新苗相对较多,可作为选定胡杨造林地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植物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反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民勤梭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解剖结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C、N、P、K含量等,分析梭梭同化枝δ13C随年代变化规律及其与解剖结构、生理指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同化枝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0.156 5%~-0.138 5%,随着年代的增加,梭梭同化枝δ13C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峰值。2)除角质层和导管孔径,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解剖结构指标差异显著(P<0.05),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19%~21.53%;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解剖结构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环境及本身水分的亏缺程度;N含量显著影响民勤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