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优质水稻不育系荃211S为母本选育的13个荃两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分析品种的耐热性和高温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耐热性与其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荃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耐热性水平整体较强,其耐热系数与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普遍降低,垩白度普遍增加;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等主要米质指标的变幅小于高温相对敏感的品种。本研究为选育耐高温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进化阶段稻种资源储藏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8份不同进化阶段的稻种资源的储藏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耐储藏性好的材料有10份(占14.71%),主要为野生种和地方品种,耐储藏性很差的材料有5份(7.35%);野生种中耐储藏材料的比例最高(75%),在籼型材料中耐储藏材料的比例较高(12.8%),在粳型和偏粳型材料中未发现耐储藏的材料。种子老化指数与籼粳形态指数总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1*),与酚反应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0*)。  相似文献   
3.
1999~ 2 0 0 1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 63S在合肥种植 ,其主茎叶片数 14 .5~ 12 .9叶 ,播始历期 91~ 69d ,平均播始期有效积温 10 5 8.9℃ ,播始历期与有效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761 ) ,表明广占 63S为感温性强的早熟中籼两系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 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季自然低温条件的环境胁迫作用,建立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核心单株筛选及原种生产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具有方法简便、适宜大量繁殖原原种的特点.实践表明,此方法可用于防止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向上漂移的问题,是选择核心单株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田间农艺性状考查,于BC2F2代获得有Pigm基因并剔除了恢复基因的改良株系...  相似文献   
7.
以西瓜嫁接砧木——葫芦为材料,以就地取材的锯末、炉渣、牛粪等为主要原料,探讨适宜西瓜嫁接育苗的营养土的研配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林  周乾  王慧  张从合 《中国棉花》2016,43(10):36-37
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荃银棉8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审定。本文介绍了荃银棉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收购的大量高水分玉米堆放于罩棚中,采用围包散装的方式堆码,采用移动组合式就仓干燥系统进行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干燥期间未发生生霉现象,脂肪酸值基本未变化,玉米水分由16.8%降至14.2%,整垛水分比较均匀,较好地保持了玉米的原始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