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臂外侧皮神经代替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9年潘铭紫[1]作为特型报告了肌皮神经的皮立即前臂外侧皮神经完全替代格神经浅立分布于手指手背以后,有许多作者’-‘’也相继报遣了这一变异现象,但却未见有关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为了积累资料,给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对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烧神经浅支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重点观测其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1材料与方法16具专供科研用的成年尸体标本(男女各8例),经常规防腐固定后,仔细解剖双上肢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挽神经没文.观察记录了该变异皮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分布等,并用游标卡尺和直尺测量了有关种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羟基脲制造SD大鼠“阳虚”模型,以探讨其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A)组和羟基脲(B)组,每组8只。A组:灌喂生理盐水2mL/kg,每周6次;B组:灌喂羟基脲混悬液2.5g/kg,每周3次。在处死大鼠前第10天和第2天分别给其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3个月后,取血清送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取内脏称重;取胫骨中段行不脱钙骨包埋,锯片和磨片,再用半自动图象数字化分析仪(美国)对其皮质骨的骨组织作静态和动态测量及计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羟基脲组的体重减少了12.5%(P<0.05);腓肠肌重量减少了10%(P<0.05),内脏重量减轻,肝、肺和睾丸的重量分别减少了12.5%(P<0.05),32.8%(P<0.05)和48.2%(P<0.05);微量元素中Cu含量增加22.9%(P<0.05),T4增加了81.4%(P<0.05);胫骨中段的皮质骨减少7%(P<0.05),骨髓腔增加28%(P<0.01)。结论:羟基脲可使动物出现虚损表现和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探讨仙珍骨宝对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24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生理盐水2mL/kg;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4.5mg/kg)2次/周;预防组除以激素组同法喂泼尼松外,每天还喂中药仙珍骨宝(蛇床子、淫羊藿等)水提液2mL/kg。处死大鼠前第10天和第2天,分别给其皮下注射四环素(25mg/kg)和Cal-ciein(5mg/kg),以便能在骨表面形成双层荧光,表明了分两次注射标记物期间骨形成的情况。3个月后,取下三组大鼠的胫骨上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骨,包埋块干后用低速锯锯成300μ骨片,经磨成20μ的薄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计量学测算和分析。结果: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动态参数中荧光标记周长和类骨质周长百分数分别减少了56%(P<0.05)和41%(P<0.05),矿化延迟时间增加了63%(P<0.05),使骨形成减少;同时,骨吸收周长百分数增加了265%(P<0.05),提示骨吸收增加。从而出现静态参数中骨小梁面积和数量分别减少38%(P<0.05)和37%(P<0.05),导致了骨质疏松的产生。预防组与激素组相比,动态参数的荧光标记周长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下颌区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对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或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骨肌皮瓣血供、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腓动脉在下行过程中,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腓骨、拇长屈肌、腓骨长肌中部和小腿后外侧皮肤。该动脉的起点在腓骨头下方为(5.4±1.2)cm,外径(3.2±0.8)mm;腓静脉有2条,外径分别为4.4±1.0和(3.2±0.7)mm,均汇入胫后静脉。腓骨主要由腓动脉发出的滋养动脉和弓状动脉骨膜支供血,滋养动脉在腓骨头下方(13.6±1.2)cm起于腓动脉,起点外径(0.7±0.2)mm;第2~9支弓状动脉均发支至骨膜,并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小腿外侧皮肤由弓状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皮支和肌皮动脉穿支供应。据小腿后外侧皮肤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观察,这两种皮支均发出纵行分支于皮下沿腓肠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呈纵行吻合,也向前后分支至邻近皮肤。拇长屈肌在距腓骨头(7.6±2.1)cm处起于腓骨后面,肌腹长(23.3±3.2)cm,宽(2.8±0.4)cm,厚(7.3±2.0)mm。由腓动脉发出4.8±1.0支供血。神经支配为胫神经拇长屈肌  相似文献   
5.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胸前壁中部在胸大肌筋膜与浅筋膜之间存在双侧胸骨肌,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右侧胸骨肌起于第6肋软骨表面的腹外斜肌腱膜,沿胸大肌和胸骨缘浅面的筋膜上方逐渐斜向内上,止于胸骨角浅面的筋膜。左侧则起于第5胸肋关节表面的胸大肌筋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适应临床需要,对国人下颌后静脉进行了定位观察,探讨其应用解剖学意义。方法:在31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上,以颧弓、耳垂和下颌角等对下颌后静脉的起点和分叉处进行定位,解剖观测了其组成、属支、回流及毗邻关系等。结果:下颌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合成,合成处距颧弓上缘后端为(4.5±0.1)cm,均位于耳屏切迹下方。然后分别经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面神经颈面干及颈支的深面,出腮腺下极或偏前,其回流分为两种型式:一是分为前后支,占35.5%(11侧),前支与面静脉合成一静脉干入颈内静脉,后支则与耳后静脉相汇成颈外静脉;另一种是不分前后支的,占64.5%(20侧),直接与耳后静脉结合后汇入颈外静脉。下颌后静脉的长度为(3.1±+2.0)cm,起点外径为(0.5±0.4)cm,分叉处外径(0.6±0.3)cm,分叉处至下颌角的距离为(1.7±0.7)cm,腔内未见瓣膜。下颌后静脉的属支按其出现率依次为:①下颌关节静脉的出现率为93.6%(29侧);②腮腺后静脉为93.6%(29侧);③面横静脉为87.1%(27侧);④耳前静脉为64.5%(20侧);⑤茎突静脉为48.4%(15侧);⑥咬肌静脉为9.7%(3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标本时,见胸导管行程及注入静脉处发生异常,同时还出现奇静脉行程变异和半奇静脉缺失。现报道如下。该胸导管主干起于第1腰椎体前方的乳糜池,穿隔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紧贴奇静脉前方和食管的后方上行至第9胸椎,则渐转向奇静脉左侧,于该静脉与胸...  相似文献   
8.
在31例尸头上解剖下颌后静脉。就其组成、属支、回流及毗邻关系作了描述和分析;测量了该静脉的长度、外径,并以颧弓、耳垂、下颌角等对下颌后静脉的起点和分叉处等进行了定位;探讨了下颌后静脉的回流情况,以期为临床腮腺肿瘤切除时可作为解剖面神经颈支及颈面干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9.
江西地区人群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来源于江西地区人群的81例策3磨牙融合根的根管系统进行观察。结果:(1)策3磨牙根变异较多,常呈融合根,以单根融合量多,(2)第3磨牙融合根的根管以多口、多孔类多见.其中上颌占69.8%,下颌占39.5%;(3)C形根管在下颌策3磨牙发生率为21.1%,而在上颌策3磨牙无C形根管发生。结论:第3磨牙融合根根管系统复杂,多、多孔类根管出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右上肢标水时.发现桡侧副动脉起点异常,为积累资料和供临床有关术式参考.报道如下。桡侧副动脉在背阔肌止点上方4.5cm处起于使防后动脉,起点外径为1.8mm。沿肱三头肌长头和外侧头之间斜向外下至桡神经沟,高起点1.scm处发一肌支至防三头肌长头。再在烧神经外侧伴随其行向外侧肌间隔,伴前青后皮神经下行,发支布于该神经及肘关节外侧的肌肉、浅筋膜和皮肤。中副动脉则在背阔肌了缘下方1.Zcm处起于防动脉,起点外径1.3mm。继沿挠神经内侧斜向外下入绕神经沟,于肽三头肌深面下行而分布该肌的下半和防骨(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