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清新型有机型复混肥在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直播早稻有机型水稻专用肥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早稻秸秆还田方法,稻秆分解腐熟速度慢,影响了晚稻耕作和插秧。为探索秸秆还田方法,特开展了应用秸秆腐熟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秸秆还田,早稻秸秆还田加施腐熟剂的产量平均增加13.8%。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与不还田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0.2%~7.0%。  相似文献   
3.
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CO_2施肥对大棚樱桃番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能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棚内CO2浓度可增加2.33倍,从而促进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总产量提高34.4%,果实色泽亮丽、充实度高、口感好,而且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以及糖/酸比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番茄灰霉病染病植株率、叶部病指和果实病指均较对照低68.0,30.0和1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以“宁8 8”为试验材料,在奉化地区研究了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抛秧和手插两种栽培方式,机插连作晚稻表现最差,表现为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滞后、分蘖发生迟、分蘖期长、有效穗数低、产量低等.因此,连作晚稻采用机插方式,在栽培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秧龄,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分2次施用分蘖肥,增施穗肥,并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6.
对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速效养分尤其是有效磷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其他土壤性状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尚可、部分田块全盐量较高等.提出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合理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与健康,对安全、优质、营养的产品需求量也不断扩大.马铃薯是我市冬季主栽作物之一,为生产优质高产的无公害马铃薯,特研制马铃薯专用有机复混肥.本肥是以优质鸡粪为主要原料,配合无机肥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独特的生产工艺而研制的一种专用肥.为验证它的肥料效应,特在春马铃薯上进行专用肥与常规用肥大区对比试验,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无公害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硅肥对连晚稻的抗倒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喜硅作物,一生吸收大量硅.早在50年代日本已开始研究硅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我国于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目前已在东南部分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探讨硅肥对我市连晚稻的抗倒与增产效应,2000年我们进行了硅肥不同用量试验及硅肥对水稻的抗倒性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腈提取,浓硫酸净化,用DB-1701毛细管(30 m×0.32 mm×0.25μm)色谱柱,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以标准物质对照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和滴滴涕的4种异构体在浓度为0.001~1.0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3 5~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00 1~0.000 5mg.kg-1,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71.2%~105.0%之间,变异系数在8.2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发挥“甬粳}8”的增产效应,探讨其需肥规律,笔者进行了该品种的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其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可通过控制氮钾肥用量、多施磷肥来达到高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