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机插、手插、抛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秧苗素质、分蘖消长规律、成穗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的分析研究,探索了机插早稻的生育特性及栽培要点。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移栽稻相比,机插早稻具有播种密度高、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后延、分蘖推迟且集中、植株矮小、穗形偏小等特点。基于这些生育特性,在栽培管理上要掌握秧龄适期;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蘖穗肥比例,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抛秧、手插与机插栽培的连作晚稻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发现3种栽培方式的分蘖成穗均以第5、第6和第7叶位产生的分蘖为主;3种栽培方式的平均分蘖成穗率分别为7083%,7410%和7317%,平均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150,1180和1194粒,对产量贡献率分别为459%,490%和494%。说明连作晚稻3种栽培方式除手插移栽的叶龄较大、分蘖利用节位相对较高外,另2种栽培方式分蘖成穗率和对产量贡献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分蘖肥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分蘖肥的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一生氮肥总用量、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和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都一定的情况下,分蘖肥分2次施用,比例以4∶6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连作晚稻机插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连作茬口和机插栽培要求的最佳品种,对当前宁波市连作晚稻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宁81"表现出秧苗素质好、高产、生育期适中、耐肥性较好、分蘖能力较强、植株稍高、穗大粒多、抗倒性较好等特点,可取代"甬粳18",作为今后机插连作晚稻常规当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7.
早稻机插栽培与抛秧、手插栽培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机插栽培秧苗素质明显差于抛秧、手插,生育进程推迟,但667 m2产量仍达到554 kg,与抛秧、手插产量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插植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水稻人工插秧(手插)、手工抛秧(抛秧)以及机械插秧(机插)3种不同插植方式对比试验,比较分析水稻在相同的品种、田块及田间技术管理条件下3种不同插植方式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机插、手插及抛秧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基本一致,机插具有插植株行距规格标准统一,宽行、密株,低分蘖、分蘖多、分蘖快等优点,对比手插或抛秧的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有明显增加,为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甬优7850"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最新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在诸暨市作连作晚稻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强根、壮秆、大穗、耐寒、抗倒,作手插、机插及单双季栽培皆宜。为促进"甬优7850"的种植推广,在分析其在诸暨市作连作晚稻种植表现的基础上,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及时插种、科学用肥、精确管水、科学植保等方面,总结了其作连作晚稻的相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绍兴县目前连作晚稻生产栽培方式主要有直播栽培和育秧栽培,具体有籼稻直播、粳稻直播、小秧机插和大秧人工插种4种方式。就生产的安全性而言,直播栽培明显差于育秧栽培;就产量而言,育秧机插栽培显著稳于、高于直播栽培。推广育秧机插栽培方式,是缓解种植连作晚稻存在季节与劳力紧张的矛盾、避免或减轻秋季低温的影响。提高晚稻安全保产系数和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栽培效果,2010年进行了机插秧、机直播、抛秧等5种种植方式的群体质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从茎蘖动态看.抛秧稻返青分蘖快、发苗势强,而机插、手栽等种植方式均有一定的蹲苗期;从产量和经济效益结合分析,抛秧、机插秧优于常规手栽稻,但机插秧灾后秧苗恢复生长有较强的爆发优势,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只要提高机插秧苗素质和机插水平,抓好大田肥水管理,机插稻具有明显的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分蘖肥的施用对促进水稻分蘖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机插条件下分蘖肥的最佳施用时期还不够明确。本试验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材料,研究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试验处理分别为移栽后第7天、第10天和第13天施用分蘖肥,即D07、D10和D13处理。结果表明:与D07处理相比,D10和D13处理早稻产量分别降低9.4%和3.8%,晚稻产量分别降低4.5%和12.6%,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早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D10处理每穗粒数显著低于D07处理,D13处理结实率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晚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其中D13处理有效穗数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与D07处理相比,D13和D10处理各生育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均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机插秧苗返青后尽早施入分蘖肥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从而发挥机插双季稻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蘖肥的施用对促进水稻分蘖和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机插条件下分蘖肥的最佳施用时期还不够明确。本试验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材料,研究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试验处理分别为移栽后第7天、第10天和第13天施用分蘖肥,即D07、D10和D13处理。结果表明:与D07处理相比,D10和D13处理早稻产量分别降低9.4%和3.8%,晚稻产量分别降低4.5%和12.6%,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早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D10处理每穗粒数显著低于D07处理,D13处理结实率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晚稻分蘖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其中D13处理有效穗数显著低于D07处理(P0.05)。与D07处理相比,D13和D10处理各生育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均有降低的趋势。因此,在机插秧苗返青后尽早施入分蘖肥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从而发挥机插双季稻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特早熟快速灌浆晚稻“明珠1号”的植株形态和籽粒特性,生育特点和适宜应用范围,光温反应和根系发育,研究揭发其光,温反应介于典型早粳和晚粳之间但偏于晚粳;栽培上应强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结合,而粒肥的效果较差;施肥量以每666.7m^2施19.5kg尿素为佳;植株的形态特征特性较好,抗倒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米质优,增产潜力大;可作单季晚稻,连作晚稻,机插,抛秧及连晚直播等多种形式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机插连作晚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连作晚稻产量水平,实现品种、茬口和机插的有机衔接,对奉化市当前连作晚稻主栽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宁81”和“宁88”表现为秧苗素质较好、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抗倒性好、高产、稳产,建议作为机插连作晚稻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宁81为材料,研究氮肥运筹不同方式对机插连作晚稻生育期、苗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为195 kg.hm-2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穗肥3∶6∶1处理的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最高,其各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均衡,群体结构最为合理,有利于水稻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对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最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高产管理条件下,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处理水稻茎蘖增长和下降较为平稳,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物质生产量小,有效穗数较少.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进行水稻机插、抛秧、手插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和抛秧的栽培方式省工、省时,水稻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浙南双季稻区,对机插和人工移栽的连作晚稻进行硅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较不施硅肥的水稻生育期提早1~2d,植株性状有所改善,产量增加5%左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沿江稻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沿江稻区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水稻生长进程、穗粒结构及产量表现各有优势。实际产量表现为钵苗机插产量毯苗机插产量塑盘旱育抛秧产量机直播产量。生长进程与穗粒结构综合表现为:钵苗机插栽培群体生长协调,穗粒结构合理,全生育期相对较长,在不影响茬口的情况下,可作为沿江稻区主推技术;毯苗机插和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处理的生育进程合理,穗粒结构相对比较协调,产量水平较高,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机直播技术处理的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产量结构不协调,实际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