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机具性能和配套技术上较以往均有明显突破和改进,并日趋成熟,是今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验证水稻机插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性,分析比较水稻机插与常规人工手栽、直播、抛秧等的差异性,本试验拟从群体质量指标入手,从理论上确立机插稻在  相似文献   

2.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3.
袁平  曹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580-6582
[目的]开展了连粳7号不同稻作方式比较试验,使其在徐州市产量结构和稻作方式达到完美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超级稻的增产和增收效应。[方法]结合徐州地区近几年的栽培方式,系统比较4种稻作方式(机插秧、抛秧、手插秧、直播)对连粳7号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生育进程、农艺性状、茎蘖动态和产量都有不同影响。产量上,手栽稻和抛秧稻相当,分别为9 756.0、9 700.5 kg/hm2,机插稻低于手栽稻和抛秧稻,为9 171.0 kg/hm2,直播稻最低仅为8 613.0 kg/hm2。纯收益上,抛秧最高,达14 781.0元/hm2,其次为机插秧13 438.5元/hm2,手栽稻再次为12 766.5元/hm2,直播稻最低为12 243.0元/hm2。[结论]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水稻机插和抛秧,改直播为商品化育秧,从而达到控减直播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看,每一种植稻方式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稻作实践中为适应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群需求而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因此,各植稻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传统育秧手栽方式能延长水稻生育时间获得高产,并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所以,告别手栽稻只是时间问题。抛秧稻在机插稻种植技术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是替代手栽稻、直播稻的一种好的播栽方式。但抛秧稻和直播稻因种植粗放,带来植株分布无序且不均匀,根系浅生易倒等问题。尤其是直播稻在稻麦两熟热量资源偏紧地区存在问题更为突出。因麦后直播简化了育秧,推迟播种,使水稻有效生长时间过度缩短,这不仅限制了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应用,而且也给水稻稳产带来了风险。机插稻不仅可以把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发展稻作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延长水稻生长时间和提高栽插质量来增加产量。从省力栽培和稳定稻作产量看,机插秧是中国稻麦两熟地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大力发展。只有通过机插替代直播,才能真正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单位劳动时间和单位成本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不同水稻栽培方式群体株高、叶片和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苗抛栽群体株高低于手插秧和抛秧,不同栽培方式株高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乳苗抛栽群体上层叶片比较平展,穗型比手插秧方式和抛秧方式小,各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稻作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江苏省南通市水稻栽培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手栽方式向直播稻、机插秧、抛秧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这一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稻作方式的应用效益和优缺点,并指出了今后南通市水稻栽培方式的发展趋势以及推进机插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楚州区近年来由于广大农户盲目自发应用直播稻技术,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强度大、花工多的手插秧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小,以直播稻、机插秧为主的轻简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大。根据2008年调查,三种稻作方式产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615kg/亩、585kg/亩、525kg/亩,我区水稻产量平均为550kg/亩,手栽稻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直播稻产量最低。用工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直播稻和机插稻,分别为260元/亩、200元/亩、120元/亩,平均用工成本为193.3元/亩,手栽稻由于育秧和移栽用_T-量增加导致用工成本明显增加,机插稻用工量少用工成本最低。扣除用工成本,水稻的种植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468.5元/亩、461.5元/亩、317.5元/亩,平均为415.8元/亩,手栽稻效益最高,直播稻效益最低。发展机插稻是解决水稻移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机插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及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30为材料,采用传统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和机插秧苗机插(机插)3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早稻生育期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传统手栽秧苗素质极显著优于秧盘育秧;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传统手栽延迟1 d和3 d,机手生育期延迟由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期(N-n,N表示主茎叶片数,n表示水稻节间数,下同)延长引起,机插是移栽至抽穗期延长引起的;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是早稻机插生育期推迟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来缓解机插生育期延迟。  相似文献   

11.
阐述江淮地区一季中稻的种植方式,包括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稻和抛秧,该地区以手插秧为主,机插秧是发展方向,指出要压缩直播稻面积,不宜发展抛秧,要加强机插秧试验示范,加强配套机械的引进和研制,从而促进江淮地区水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钵苗机插、常规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机插、有机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及其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单位产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品质方面,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有机栽培能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RVA特征谱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南粳9108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机插、钵苗摆栽、人工手栽、直播等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得出,钵苗摆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农场今后水稻生产重点推广应用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沿江稻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沿江稻区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水稻生长进程、穗粒结构及产量表现各有优势。实际产量表现为钵苗机插产量毯苗机插产量塑盘旱育抛秧产量机直播产量。生长进程与穗粒结构综合表现为:钵苗机插栽培群体生长协调,穗粒结构合理,全生育期相对较长,在不影响茬口的情况下,可作为沿江稻区主推技术;毯苗机插和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处理的生育进程合理,穗粒结构相对比较协调,产量水平较高,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机直播技术处理的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产量结构不协调,实际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栽培水稻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插秧、机械旱直播、机抛秧等三种机械化栽培稻作方式与常规手插栽培相比 ,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效的作用 ,其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 ,个体生长量较小 ,群体较大 ,成穗率偏低 ,穗型变小 ,但穗数较多 ,产量均低于常规手插秧 ,三种机械化稻作方式以机插秧方式为最高。栽培策略是 :在足穗的基础上 ,主攻大穗 ,以提高个体生产力和群体质量 ,夺取高产。配套技术是 :力争早插、早播、早抛 ,采用平稳促进施肥法 ,水浆管理采用间歇灌溉 ,抓好化除、搁田以及三化螟防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期直播稻的分蘖发生速度、高峰苗数均明显大于手栽秧和机插秧,这是直播稻有效穗数大于手插秧和机插秧的重要原因,而分蘖成穗率直播稻显著低于手栽秧和机插秧。直播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大多显著小于手栽秧和机插秧。不同播栽方式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机插秧、手栽秧、直播稻,直播稻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产量。从经济效益看,机插秧的经济效益最高,直播稻虽然投入的成本较少,但由于其产量较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通过适当早播,提高直播稻的产量,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晚籼紫宝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效益,特开展了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直播4种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3种栽培模式的收获时期接近,全生育期相当,为121~122 d,比直播栽培的生育期约延长5~7 d;同时,与直播模式相比,人工手插、机插、人工抛秧的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株高明显降低;直播技术较传统人工手栽与现代抛秧、机插秧技术更省工节本,简便易行,其产量虽略低于人工手插、机插与人工抛秧,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投比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机插稻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江苏省江淮地区机插水稻种植水平,阐述了江淮稻区机插稻超高产栽培群体量化指标,并从培育壮秧、机械插秧、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机插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下香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现伟  李经勇  唐永群  姚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6-216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差异,探讨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方法]研究手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4种栽培方式下渝香203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手栽秧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机栽秧、抛秧,直播栽培方式下产量最低。[结论]4种栽培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手栽秧产量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机插秧和抛秧正逐渐取代手插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