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陕西猕猴桃温度适宜度的变化特征,为陕西猕猴桃产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提升陕西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陕西猕猴桃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函数,分析评价华县、眉县、城固3个代表县1961—2010年的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并利用RCPs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对2016—2060年的陕西猕猴桃温度适宜度进行预估。研究表明:1961—2010年陕西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呈2—3年缓慢波动变化趋势,1992年后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呈升高的趋势;未来在中等和高排放情景下,陕西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且高排放情景下猕猴桃温度适宜度的趋势强度要强于中等排放情景;中等和高排放情景下陕西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分布较1961—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北移,除渭北东部地区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升高较为明显外,关中和陕南的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均有所下降,原有的适宜区范围缩小较为明显,且高排放情景下更为显著。未来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可考虑种植适度北移,同时考虑未来增温对猕猴桃产业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关中和陕南猕猴桃产区猕猴桃温度适宜度存在下降风险,高温热害对猕猴桃的威胁可能逐步上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产区苹果安全越冬的影响,结合现有成果提出了分别表征果树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冬季极端低温危害风险和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4个农业气象指标,利用1961—2015年中国苹果主产区的气象资料,分黄土高原、环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南高地和新疆5个产区,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苹果安全越冬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苹果产区越冬期升温明显,霜冻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减少。初冬首次低温与初霜日间隔缩短导致渤海湾北部产区、黄河故道及北疆苹果的初冬低温伤害风险增加。越冬期持续性低温伤害风险和极端低温危害风险总体降低,特别是中高纬度表现明显,而黄土高原和新疆产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较大。同时黄土高原、辽宁、川西和北疆等产区苹果脱驯化期的低温伤害风险有所增加。总体上,苹果深度休眠期的冬季极端低温和持续性低温冻害风险有所降低,而初冬和脱驯化期低温冻害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布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近35 a(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期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将对冬小麦生长有指标意义的越冬期≤0℃负积温、4~5月降水量、5月降水日数、冬前10~11月降水量等气候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冬小麦适宜气候资源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计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后三个时期冬小麦的气候可种植面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冬小麦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在缩小;但同时随着冬季气温的升高,冬小麦一般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在扩大,北移到定边、靖边、横山、子洲、米脂、佳县一线;不适宜区的面积也在缩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66—2003年南郑春季(4—5月)低温发生情况,用<12℃的负有效积温和最低气温划分低温对水稻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南郑春季<12℃的低温都发生在4月份,39%年份无危害,21%年份有轻危害,19%年份有中危害,21%年份有重危害。倒春寒发生频率为21%,集中于5月上中旬。<12℃低温属连阴雨型的是晴冷型的2倍,倒春寒年份常伴有连阴雨型低温。分析了低温对水稻育秧的影响,4月中下旬是秧苗受<12℃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期,5月上中旬是秧苗受倒春寒危害的关键时期。针对不同类型低温,提出了不同预报服务和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柑橘是汉中市特色主导果业,在此以影响果品品质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生长期气候资源、气象灾害为主要指标探索认证技术,并结合2013年城固郭家山柑橘示范园区汉中泛亚牌柑橘进行实例分析.积极探索果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苹果单产非线性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服务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客观定量预测陕西省苹果产量,为政府部门制定苹果产销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选择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气候资源为预测因子,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陕西省5个苹果主要生产基地县分别建立单产气象因子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模型检验显示,5县各年苹果单产预测的准确率均达73%以上,且该模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各县苹果单产情况,预测效果较好。该预测模型是对苹果产量预测技术方法的首次尝试,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可为其他省份建立苹果产量预测方法及其他经济林果产量预测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陕南秦巴山区中药材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技术及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南秦巴山区进行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即在分析选择影响中草药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中草药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得到陕南中草药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最后以山茱萸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栽猕猴桃品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规划猕猴桃种植布局,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主栽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植分布信息以及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数据,综合生理存在需求和品质形成选取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9个潜在影响因子,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构建了猕猴桃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利用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对不同的气候适宜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区域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按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和降水量,限制性因子是无霜期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猕猴桃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02oE以东,24-36oN区域。其中,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包括四川中东部、重庆中西部、贵州高原、湘西南和陕西秦岭北麓。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气候适宜度较高,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种植较为集中的秦岭北麓和川西北种植区应适当控制发展规模,着力提升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晋黄河两岸32 个县1985—2014 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对该区的中阳木枣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气候变化对陕晋两地红枣生产影响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陕晋两地红枣典型丰产年和受灾年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 技术完成研究区域各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空间小网格模拟推算,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坡向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中阳木枣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与评价。研究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晋黄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高度730~1100 m的阳坡滩地、河谷和丘陵坡地;建议北部适宜区适当扩大中阳木枣种植面积,中南部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良种植抗裂品种,同时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黄土高原丘陵区红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苹果花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增强陕西各苹果产区精确防御花期冻害的能力,有效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促进陕西苹果产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统计分析原理,对陕西各苹果产区花期和花期前的各项气温因子进行详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陕西苹果花期前0~5℃的活动/有效积温与真实花期的相关性好于0~5℃天数与真实花期的相关性;0~5℃的活动/有效积温越靠近真实花期,其与真实花期的相关性越显著;从0℃至5℃各活动/有效积温与苹果花期的相关性呈增高趋势;各有效积温因子与苹果花期相关性好于活动积温因子与苹果花期的相关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分果区建立了陕西苹果的花期预测模型,并通过回代和预测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平均误差小于3天,预测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苹果花期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