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旨在分析不同生育期温度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基于1971—2015年烟台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率和M-K检验,分析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率和突变点。结果表明:烟台冬小麦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生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温度均明显增加,线性倾向率依次为0.15℃/10 a(P<0.01)、0.12℃/10 a(P<0.05)、0.21℃/10 a(P<0.01)和0.28℃/10 a(P<0.01);营养生长期、并生期和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的变异系数依次为17.27%、11.80%、3.94%、8.05%;营养生长期、并生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的突变年份分别出现在1987年、1991年、1981年、1982年。温度升高会导致冬小麦难以通过春化,花芽分化期缩短,生殖生长期遭遇初夏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应顺应气候变化,合理搭配冬小麦品种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以促进烟台农业高产高质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村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研室作为高校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容易被人忽视,发挥的职能作用大多也仅限于教学文件的上传下达和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高校教研室如何走出困境,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创新改革思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集观念更新、教学和科研创新及管理创新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教研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久发食用菌有限公司,利用农牧业废弃物养殖食用菌循环农业高效模式及关键技术的总结分析,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鸡粪)→食用菌养殖→菌渣综合利用(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循环体系、原料配方与配比、隧道二次发酵、工厂化养殖、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培养料工厂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孢菇培养料工厂化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物质变化规律。[方法]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时期采样,研究微生物数量、总氮和硝态氮、总糖和还原糖、含水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氮含量和pH值表现为上升趋势,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和总糖含量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还原糖呈上下波动,发酵结束后含量略有上升。[结论]得到了工厂化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菇培养料高效发酵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强  王鸿磊  邹积华  崔从光  宋俊芬  慕美财  高民  马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25-16526,16535
[目的]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和利用。[方法]以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总结了以食用菌为纽带所建立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对该模式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大量农牧业废弃物(麦秸、畜禽粪便等)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培养料的规模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实现区域内资金、技术、原材料、生产对象的最大集约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食用菌生产;同时对产生的大量菌渣进行多途径的利用,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大量废弃菌渣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从业者的收入,实现农业资源转化增值的最大化。[结论]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资源,减轻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