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等方法克服远缘杂种F_1的不育性.介绍了小偃麦远缘杂种的培育和选择的方法,八倍体小偃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新品种)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矮病新抗源中4,中5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4、中5是用经过连续3年系统选育的天蓝偃麦草作父本,地理远缘的小麦品种克强与南大2419杂交的F_5后代材料作母本,通过两者杂交,并采取延长生育法等技术克服F_1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对小麦黄矮病高抗,对条、叶、秆三种锈病的多种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至高抗,还具有高蛋白(含量17.08%、17.13%);高赖氨酸(含量为0.483%、0.50%)等特点,是人工合成的优异的小麦多抗、优质资源.用中4、中5与普通小麦杂交,已成功地将抗黄矮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育成陕麦8007、陕麦8124、忻4070、忻4079、中1001等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和蓝粒性状表达的因素较多,不同来源的研究材料有多种遗传模式。紫粒和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小偃麦芒的嵌合现象的存在,并进行归类,分为四种嵌合类型。经7年7个世代(观察至 F_(12))的试验研究,证明这种现象能遗传,遗传百分率约为3%。  相似文献   
5.
优质黑粒小麦76的选育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孙善澄  孙玉 《作物学报》1999,25(1):50-54
应用小麦属间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与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首次育成了黑粒小麦76新品种,填补了自然界黑色谷物家族中无小麦的空白。文中报道了黑粒小麦76的选育经过,育种程序,特征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又人工合成黑粒小麦的可行性,超优小麦的选育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营养饲粮兼用全黑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和茎叶紫色基因导入黑粒普通小麦中,育成植株茎叶紫色、黑粒、黑壳、黑芒的2个冬性全黑小麦。全黑冬05-7263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16.65%,460%,39.78%,236.57%,43.14%,21.96%;全黑冬06-4210粗蛋白含量高达24.1%,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46.42%,460%,52.40%,89.68%,31.37%,47.71%。这表明导入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等黑色基因可较显著地提高黑粒小麦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黑小麦研究利用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黑小麦作为一种黑色食品的新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我国黑小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小麦与天兰偃麦草远缘杂交的主要目的是选育抗病、丰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及创造稳定的中间类型(新种质资源),同时摸索总结关于远缘杂交的遗传规律。通过多次杂交和经过多年的仔细观察,发现并证实了普通小麦和天兰偃麦草的杂种F_1的许多性状存在  相似文献   
9.
我們学习了来丘林遺传学的远緣杂交理論,并遵循了齐津院士的研究方向,自一九五四年开始,从事小麦远緣杂交的研究工作。一九五六年获得了小麦与大麦草的属間无性杂种。一九五七年获得了小麦与鵝冠草的属間有性杂种。根据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材料及对小麦鵝冠草杂种后代观察研究的結果,认为在实践上具有下列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麦属间杂种的育性及形态学、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粒小麦与天蓝偃麦草二属杂种F1自交可育 ,经细胞学研究表明 ,是由于杂种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形成不均等的三分体 ,使小孢子含双亲大部分染色体 ,从而形成有功能的配子。同时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育性结合细胞学进行了探讨。此外 ,对小麦—簇毛麦—偃麦草三属杂种F2 ,F3 ,BC1F1及小麦—偃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高代材料的育性进行了分析。属间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复杂 ,变异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