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林业   8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水河流域上游国酒特殊水源保护区是水源涵养林工程重点地区之一.根据样地调查资料,运用4种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调查林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灌草群落阶段Ⅰ、灌丛群落阶段Ⅱ、灌木群落阶段Ⅲ、乔林群落阶段Ⅳ和次顶极群落阶段V的演替进展,群落高度逐渐增加,同时结构趋于复杂;各阶段灌木层较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性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的排序与物种数量的排序一致,Simpson指数则相反.乔林群落阶段Ⅳ的物种组成最复杂,适宜灌木和草本生长,为森林群落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总体而言,该区植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应采取合理森林经营及适度人为干扰措施,提高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促进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碳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和湿地等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研究主要介绍了碳汇的途径、碳汇估算方法、影响碳汇潜力的因素和基于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最后从发展碳汇农业、固碳潜力及速率研究、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研究碳汇、研究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研究和碳汇贸易市场的建立6个方面对碳汇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合煎液和混合液对离体蛙心的影响及其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离体蛙心实验观察附子-甘草合煎液和混合液对离体正常蛙心和心衰蛙心功能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并测定附子-甘草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附子-甘草合煎液与混合液的强心作用有差别;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其指标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合煎液与混合液的成分变化差别显著。结论 附子-甘草合煎液和混合液对离体蛙心的作用及其指纹图谱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养分管理措施对干热河谷火龙果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火龙果地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矿质养分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设置施用农家肥(farmyard manure,FM)、套种绿肥(alfalfa,AF)、施用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BOF)与凋落物覆盖(litter coverage,LC)4种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火龙果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各异,在LC方式下pH低于7,呈弱酸性,其余养分管理方式下均呈弱碱性;LC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锰(available manganese,AMn)、有效铁(available iron,AFe)等土壤养分增效显著,AF对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钾(total potassium,TK)增效作用较弱,FM以及BOF下SOC及多数有效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受到pH的影响较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多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LC(1.793)>AF(0.949)>FM(-0.995)>BOF(-1.747)。LC为土壤养分积累较为适宜的管理方式,其次为AF,FM次之,BOF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最低,但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火龙果地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矿质养分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设置施用农家肥(farmyard manure,FM)、套种绿肥(alfalfa,AF)、施用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BOF)与凋落物覆盖(litter coverage,LC)4种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火龙果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各异,在LC方式下pH低于7,呈弱酸性,其余养分管理方式下均呈弱碱性;LC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锰(available manganese,AMn)、有效铁(available iron,AFe)等土壤养分增效显著,AF对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钾(total potassium,TK)增效作用较弱,FM以及BOF下SOC及多数有效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受到pH的影响较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多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LC(1.793)>AF(0.949)>FM(-0.995)>BOF(-1.747)。LC为土壤养分积累较为适宜的管理方式,其次为AF,FM次之,BOF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最低,但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顶坛花椒不同种植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特征,以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3个顶坛花椒不同种植基地(基地1为荒地、基地2为复垦地、基地3为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 H、速效氮、速效磷等30个指标,确定最小数据集并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基地1全氮、全磷、速效磷、镁、铁、铝、镍、钴、铅、镉、铬最高,基地2速效氮、全钾、速效钾、氯、锰、硼、钼、锌、铜、砷、锶最高,基地3的p H、有机碳、钙、硅、硒最高;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锰与硼两个指标,且锰在第一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值(0.998),硼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值(0.997);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地2(0.75)基地1(-0.32)基地3(-0.43);为改良土壤肥力质量,基地1需增加速效氮、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硼、钛、锶,基地2应适当提高p H,基地3需增加全氮、铁、锰、钼、锌、钴、砷。研究结果可为顶坛花椒种植基地土壤养分管理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矿外排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采用6种不同pH值的浸提剂对贵州4个煤矿区的煤矸石、煤泥和原煤进行了振荡浸提试验,探讨了浸出液的pH、EC和Fe、Mn、Cu、Zn、Pb、Cd6种重金属含量随浸提剂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提剂的pH值逐渐升高,浸出液的pH值也逐渐升高,其EC逐渐下降,当pH值大于4.0以后逐步趋于稳定;所有重金属在强酸性环境中浸出量较大,并随pH值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浸出液中Fe、Mn的浓度普遍较高。3类样品中,煤矸石在酸性条件下其重金属的潜在浸出能力强,环境污染风险大。  相似文献   
9.
以赤水河上游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PCA和RDA排序分析,筛选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组成及结构的持水功能指标,构建了植物群落持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标加权乘积法评价赤水河上游27块森林群落样地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灌草、灌木、灌丛阶段群落及乔林阶段中竹林为低持水群落,次顶极群落和多数乔林群落为中持水群落,仅乔林阶段中巴豆+柏木群落中2块样地为高持水群落。导致群落持水功能差异的主因是持水结构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喀斯特生境3种经济林树种叶片对光强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相同生境条件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与核桃(Juglans regi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响应特征及暗下荧光参数,采用SPSS 25.0对光响应拟合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喀斯特高原峡谷不同经济林树种的光合能力。【结果】核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响应曲线与枇杷和花椒叶片差异显著(P<0.05,下同),均先呈大幅上升,后趋于平稳,枇杷和花椒光响应曲线的上升幅度则显著高于核桃,且枇杷叶片在高光强下仍有上升趋势;三者的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响应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升/下降幅度排序为花椒>枇杷>核桃。3种经济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2.89~8.80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5~0.067 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66.06~2283.86 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13.29~49.90 μmol/(m2·s),花椒的光合性能最好,而枇杷的光合潜力最高。核桃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及PSII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枇杷和花椒。【结论】枇杷和花椒的光合生理特性对光强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花椒光合能力最强,而枇杷生态适应性最好,在未来的种植中可考虑增加枇杷的土壤养分,以增加枇杷的光合能力,进而提高植物生产力;核桃易发生光抑制,建议在最大光强较低的地区种植。综上所述,花椒和枇杷更适宜做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