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更多更好的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科技成果,是社会赋予地市级农科所的光荣使命,是地市级农科所科技创新工作的中心任务。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总结了地市级农科所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地市级农科所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管理、改进科研成果评价办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府助力科研成果推广等推进地市级农科所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 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 / Pi1、PPLPigm / Pi54和PPLPigm / 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中均表现稳定的广谱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也表明这3个双基因聚合系的基本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07GY31基本一致,因此,基因组合Pigm/Pi1Pigm/Pi54Pigm/Pi33是适于长江下游粳稻的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结论】抗性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聚合系的抗性水平,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粳型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提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及其抗性效应分析为长江下游广谱稻瘟病抗性粳稻品种的精准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市场对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的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广西智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扬籼7A与扬恢713配组,育成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扬籼优713。该组合于2017、2018年参加广西水稻桂中晚造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7.85 t/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29%。2018年分别参加广西桂中及桂北早晚稻、桂南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07 t/hm2、8.33 t/hm2和8.34 t/hm2,分别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40 %、6.61 %和4.01 %。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等米标准,于2019年6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9082号),可在桂北、桂中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恢复系"R6547"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3年7月通过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组合2002年被列入国家计委"扬州市优质米基地建设"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和江苏省农业高新技术产品;2003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7.0×104 hm2.  相似文献   
6.
以肥床旱抛秧,塑盘旱育抛秧为对照,比较观察了采用“旱抛成功”高吸水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免去塑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抛载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包及旱育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根部带土,抛载自然直立苗率高,立苗快,抛后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每亩有效穗数和总位数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持平,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最近在江苏、浙江等省暴发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在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两个抗性QTL,以抗性亲本“明恢63”为供体,感病亲本“淮稻5号”为轮回亲本,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携带目标抗性QTL的系列近等基因系。自然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新培育的近等基因系其发病率较对照轮回亲本下降25%左右,抗性得到显著改良。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近等基因系其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构成性状等与轮回亲本相似,表明目标区段存在较少的累赘连锁。此外,对有关如何实现目标QTL的精细定位,以及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多个抗性QTL培育抗病品种的策略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产杂交粳稻株型特征及理想株型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产 杂交粳 稻泗优68 6 、泗 优523 的株 型特征 在于 具有 协调 的茎、叶、穗 系,后 期叶 片日积累力 高,存活 绿色叶片 数多,熟 相佳。提 出了高产 杂交 粳稻 的理 想株 型 模式 ,并 阐述 了江 苏 省高产杂交 粳稻育 种的关键 ,是在塑 造理想株 型的基 础上,协调 竞争优 势与超亲 优势的齐 驱并进 。  相似文献   
9.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给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紧紧依靠自身的品种资源、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围绕自育核心品种,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发展种子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的科技型种业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笔者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种业公司的多年运作实践,分析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种子产业的主要经验及其发挥的作用,以供从事种业发展的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