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16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血管活性肠肽在皖西白鹅中脑和脑桥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对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中脑和脑桥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皖西白鹅中脑的被盖视性核、峡视核、动眼神经核、红核、三叉中脑核和脑桥的脑桥核、桥外侧核、斜方体核、前庭背外侧核均分布有VIP免疫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2.
梨树2次开花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和果的产量,因此做好梨树2次开花的防治工作是果农栽培管理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奶牛场规模化的发展,犊牛小群饲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为了探索犊牛小群自动化饲喂站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试验通过引进荷兰犊牛饲喂站,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母犊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哺乳期(4~70日龄)饲喂553 L液体代乳粉,对照组饲喂471 L液体代乳粉,定期监测犊牛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30,45,60,75,90日龄的体重和不同阶段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犊牛饲喂站同时增加代乳粉的饲喂量对犊牛的生长指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发现于泰顺县的浙江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地理分布新记录属、种——线柱兰属、线柱兰。引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5.
该文列举目前在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几种基于保护原理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常规线路保护、面保护、快速光纤纵差保护,比较分析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适应场合。综合应用了面保护及电流型配电自动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光纤通讯集中处理保护的配电自动化方案,试验及应用证明此方案不需要配电站出口断路器跳闸,大大缩短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并且动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林业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林业所有制改革进行探讨,以寻求适合林业发展的最佳目标模式。一、对当前林业所有制改革的评估(一) 对林业集体所有制改革的评估1981年,南方集体林区开始划分“自留山”和“责任山”,尔后又实行了“两山并一山”的做法,将“责任山”也划为“自留山”。改革的结果,南方集体林区以个体林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替代了传统的集体所有制。但由于这种改革过于简单地套用了农业的承包  相似文献   
8.
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植物间锌含量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锌含量较低,有效锌含量中等,植物体不缺锌。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锌和有效锌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从上向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锌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由于淋溶作用土壤深层含量增加。全锌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锌平均含量从5–8月与全锌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全锌和有效锌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叶>茎>枯落物;有效锌含量A层与B层的比值比全锌含量A层与B层的比值高2倍多,这说明A层土壤富集有效锌的能力强。羊草根部富集的锌含量平均为土壤有效锌含量的44.17倍。根部的吸收强度与土壤中锌的活性成显著负相关(r=-0.8800,p<0.01)。图5表1参23。  相似文献   
9.
饲草料贮备能力是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的一项基础性,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生产指标之一。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牲畜数量的不断扩大,对打草场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能够作为天然打贮草的草地已极为稀少且产草量不一定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保护和培育天然打贮草基地已是迫在眉睫。作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情况,现探讨自己一些看法,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控释尿素掺混肥与玉米秸秆长期互作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基于华北平原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8年定位施肥试验,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S)与不还田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掺混肥(CRF)与普通尿素掺混肥(BBF)对麦季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CRF处理较BB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性磷酸酶(返青期和成熟期)、蔗糖酶(返青期和孕穗期)和纤维素酶(返青期和孕穗期)活性及成熟期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成熟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9.6%,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34.8%。秸秆还田条件下,BBF+S处理成熟期脲酶、纤维素酶,孕穗期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RF+S处理,其他时期2种类型掺混肥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CRF+S处理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BBF+S处理。氮肥种类和玉米秸秆还田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综上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控释尿素掺混肥较普通尿素掺混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小麦后期速效氮磷养分的供应强度和供应容量,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控释尿素掺混肥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方面表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还田下氮肥优化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