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面粉和鲜面片色泽及 Psy-A1 Ppo-A1 等位变异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面粉和鲜面片色泽及其与两个色泽相关基因等位变异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主要麦区17个大面积推广品种及1个优异品系为材料,进行面粉和鲜面片色泽分析和 Psy-A1 、 Ppo-A1 基因等位变异检测。结果表明,扬麦18、泛麦5号、扬麦9号、平安7号、扬麦20面粉和鲜面片色泽均比较好,亮度高,黄度低,携有优异等位变异;川麦42是优异的低黄度种质资源,但亮度需提升。面粉和鲜面片的L~*值间、a~*值间、b~*值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与a~*、b~*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a~*值和b~*值无显著相关性。 Psy-A1主要引起鲜面片a~*值和b~*值显著变化;对a~*值的效应表现为 Psy-A1b Psy-A1a ;对b~*值的效应表现为 Psy-A1b Psy-A1a ; Ppo-A1 对面粉及鲜面片的b~*值、鲜面片放置2 h和4 h的L~*值有显著影响;对b~*值的效应表现为 Ppo-A1b Ppo-A1a ;对L~*值的效应表现为 Ppo-A1b Ppo-A1a 。4个等位变异组合仅对鲜面片黄度b~*值有极显著影响, Ppo-A1a/ Psy-A1a 基因型最高,其他三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因此,改良小麦面粉和面制品色泽应注意淘汰 Ppo-A1a / Psy-A1a 基因型,高世代需加强面制品色泽的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对488份CIMMYT不同试验圃的小麦种质在扬州进行适应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的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扬麦158相比,多数CIMMYT种质为春性,抽穗期较迟,赤霉病抗性和抗寒性较差,蛋白质含量和微量SDS沉降值为中等,以HTWYT和HRWSN试验圃材料综合表现较好.各性状在不同材料中的表现存在很大变异,筛选出8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的种质和16份优质种质,这些材料可用于江苏省小麦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新品种穗发芽抗性及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长江中下游麦区主推品种的穗发芽(PHS)抗性,筛选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探讨简单、高效测定穗发芽的方法,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穗发芽法(GP)、降落值(FN)法和搅拌值(SN)法对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田间穗发芽率与FN、SN呈极显著负相关,FN法与SN法均可作为评价小麦穗发芽抗性的有效方法。SN与F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7,SN法测试时间短,样品用量少,品种间SN变幅大,能更准确地鉴定穗发芽抗性差异小的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皮小麦鄂麦170、襄麦35、红皮小麦宁麦19、宁麦21、信麦8811、皖西麦0638和宁麦23为一类,田间穗发芽率最高为62.36%,FN150 s,SN100 cp,穗发芽抗性弱;扬麦25、扬麦23、扬富麦101、扬麦16、苏科麦1号、扬麦20、宁麦22、镇麦10号、扬麦21为二类,田间穗发芽率小于1%,FN250 s,SN900 cp,穗发芽抗性强;其他品种抗性中等,为三类。综上,SN法是鉴定穗发芽抗性的高效方法之一,可把SN900 cp作为抗穗发芽指标。本研究为长江中下游麦区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筛选及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了解小麦叶片的衰老特征,筛选适合描述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数学模型, 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91个和10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用"S"型曲线中的Logistic、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了试验品种叶片的衰老过程,解析了其叶片衰老特征。结果表明,试验品种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旗叶衰老过程可分为衰老起始期、快速衰老期和衰老结束期3个阶段,3个阶段旗叶的衰老速度表现为"慢–快–慢",不同延绿类型品种开花后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下降主要在衰老过程的中后期。3种模型对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过程均可以拟合,Gompertz和Richards模型拟合度接近,高于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类型。不同延绿类型品种旗叶衰老曲线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速度时间(TMRS)、平均衰老速度(ARS)和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存在显著差异, TMRS和GLAD以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早衰, ARS以早衰中等早衰中等延绿延绿。Gompertz模型对小麦叶片衰老过程的拟合度优于Logistic模型。叶片衰老过程特征参数可以用于品种延绿性差异评价。  相似文献   
5.
弱筋小麦扬麦13品质对氮肥响应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180 kg·hm~(-2))和A3(24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1:2模式;A4(30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5:1:4模式。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及溶剂保持力(SRC)等理化品质指标;按AACC 10-52方法制作饼干,并测定饼干直径、厚度和酥脆性。【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下,扬麦13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面团形成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DS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吹泡仪参数(P值、L值、P/L和W值)及4种SRC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和蔗糖SRC)均无显著差异,饼干加工品质包括饼干直径、直厚比、酥性和脆性亦无显著差异。扬麦13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仅A4与A1和A2差异显著。氮肥对扬麦13籽粒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A1处理产量最低,A4处理产量最高,但A2、A3、A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年份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P值及饼干直径无显著差异,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L值、P/L、W值及部分饼干评价参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氮肥与年份的互作对SDS沉淀值、稳定时间、吸水率、P值、L值、P/L、W值、饼干直径和厚度等大部分品质参数无显著影响,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饼干厚度及脆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SDS沉淀值、SRC值、粉质仪参数、吹泡仪参数等多数理化品质指标和饼干加工品质无显著影响。利用扬麦13可以生产品质优良稳定的原粮,说明培育品质对氮肥响应钝感,指标较稳定的弱筋小麦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湿环境下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和延绿特点,2012-2014年以我国主要麦区近年来育成的47个品种(系)为材料,以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日龄下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GLA)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品种(系)的延绿性进行分类,用Gompertz模型拟合品种(系)开花后旗叶的衰老过程并解析其衰老特性。结果表明,3年试验中,小麦品种(系)均可分为延绿、中等延绿、中等早衰和早衰4种类型,其中,CP02-8-5-6-2-1、天民668、川农16、川麦60、川麦107和泰山046219为延绿稳定表达品种(系);小麦旗叶衰老特征参数达到最大衰老时间(TMRS)、绿色叶面积持续期(GLAD)和平均衰老速度(ARS)与灌浆后期旗叶的%GL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一年度不同延绿型品种(系)间旗叶的TMRS、GLAD和ARS存在显著差异,MRS无显著差异,TMRS和GLAD表现为延绿型>中等延绿型>中等早衰型>早衰型,ARS表现为早衰型>中等早衰型>中等延绿型>延绿型;不同年度间小麦旗叶TMRS和GLAD表现为2014年>2013年>2012年,MRS表现为2013年>2014年>2012年,ARS以2012年>2013年>2014年。这说明旗叶衰老特征参数可作为品种延绿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病新材料H35、S42和N553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 5个抗赤霉病亲本与 1个感赤霉病亲本配制的部分双列杂交组合和 4个抗赤霉病亲本与感赤霉病亲本安农 8455配制的家系群体进行了小麦抗赤霉病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抗赤霉病材料S42和H35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组合S42 /安农 8455和H35 /安农 8455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②抗赤霉病材料苏麦 3号、H35、S42和N553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均主要受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但相互间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晚抛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季晚稻是我市重要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但其单产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管理粗放所致。为发展一晚生产,我市自1997年起.开展了以塑盘育秧抛栽为重点的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深受广大农村干群青睐。现将一晚抛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