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论述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中药材存在的种植模式单一、盲目性大,引种不科学、规范化程度较低,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够及品牌意识差和缺少龙头企业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河南省中药材生产必须采取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优质种苗和生产基地,实施优势中草药区域布局,拓展市场,严格质量标准,创出品牌,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了热空气不同温度、时间处理对草莓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温度的热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的贮存品质,延长贮存期,但过高的热处理温度及过长的处理时间会使保鲜效果降低,甚至出现热伤害。因此,热空气处理草莓的较好条件为50℃+40min。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热水处理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处理草莓的较好条件为45℃、10 min,适宜温度的热水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的贮存品质,延长贮存期,但过高的热水处理温度及过长的处理时间会使保鲜效果降低,甚至出现热伤害。  相似文献   
4.
探明金银花的抗旱特性,为耐旱性品种鉴定、筛选及合理开发利用河南金银花资源提供依据,以金银花豫花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下金银花的生长状况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金银花叶绿素总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金银花花蕾重和单株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河南林州市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对策,为林州市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及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子参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为太子参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腊梅专类园规划与建设的原则、设计理论、组织分区特点和植物配置形式;结合安阳龙泉腊梅园的规划特点及现状,提出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金银花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朝峰  马雪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32-2735
介绍了河南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病虫害的种类,分析了河南当前防治金银花病虫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