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葫芦象甲防治恶性杂草水葫芦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水葫芦象甲对外来杂草水葫芦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外来植物水葫芦是目前我国南方危害最为严重的水生杂草。本文研究了野外释放从国外引进的专食性天敌昆虫控制水葫芦的效果。1996年8月在浙江温州面积为1372m^2、水葫芦覆盖率达100%的河道上释放1000头象甲,放虫2年后,水葫芦植株长势明显受到抑制,但仍有75%的水面被覆盖。防效仅为25%,3年后,发展迅速,效果十分显著,99%的水葫芦被清除。随着放虫区水葫芦数量和长势的减弱,象甲开始向四周扩散,首先扩散到紧邻放虫区面积为3000m^2的河道上,并在1999年4月将70%的水葫芦清除;同年12月发现,从放虫区沿河道向下游20km,均可发现象甲。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种群的分布规律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山上主要分布在表层3厘米以内。在稻丛周围呈水平分布,幼虫近稻、根处多,远离稻根少;土茧分布在12厘米范围内差异比明显。其垂直分布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土表6厘米内,土茧95%以上分布在离土表3厘米内,幼虫结茧有向上爬习性。用1wao的平均拥挤度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世代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型,其结果表明成虫是具密度依赖的聚集分布。通过Taylor的指数回归式参数初步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温州市于1993年在乐清首次发现,目前已普遍发生。锐劲特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兼具触杀、胃毒及内吸作用,我们于1998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影响温州白皮丝瓜病毒病的发病因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病毒病是温州地区近年来危害最重的丝瓜病害,作者对影响该病发生的一些因子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纱覆盖各处理发病率为零,而无网纱覆盖各处理普遍发病,认为土壤及土壤中的生物在该病的传播中不起媒介作用,该病主要由虫媒传毒。无网纱覆盖的不同湿度处理间发病有差异,可能是淹水和不淹水处理与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消长及某些营养元素的转化和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豇豆为试材,研究了针对防治豆野螟的主要6种药剂按推荐剂量施药,比较施药后2,4,6 d残留量,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豇豆中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试样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本试验结果为夏季露地栽培模式下豇豆防治豆野螟科学合理选用药剂种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测定黄瓜中多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种代表性有机磷(甲胺磷、氧化乐果、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农药,研究了其在蔬菜中的残留快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MSPD-GC)多残留分析方法.经验证,添加标准溶液回收率83.88~109.12%,相对标准偏差为2.19~9.97%;最低检出限为0.02~0.04 mg/kg .该方法具有快速、经济、省时、省力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软硬件设备相对薄弱等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条形码)平台,建立了温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体系。该体系分为数据采集端、中央数据库端和用户浏览端三部分,由市本级、县(市、区)和基层工作站三级管理,初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相似文献   
10.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豇豆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2~1.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平均回收率为944%~101%,变异系数为2.03%~7.58%,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1.0 μg·kg-1。当施药剂量氯虫苯甲酰胺为60 g·hm-2,噻虫嗪为120 g·hm-2时,消解方程分别是C=0.620 5 e-0.264 1t,C=1.662 3 e-0.561 7t。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豇豆中属于易降解农药,半衰期分别是2.62和1.3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