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棉籽中马拉硫磷的检测方法。[方法]棉籽样品经乙腈提取,正交试验优化QuEChERS净化方法,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结果]该方法在0.01~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出量为2μg/kg,最低检出浓度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82.29%~90.64%,相对标准偏差在5.25%~14.6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节省有机溶剂,环境友好,适合大批量棉籽中马拉硫磷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腐植酸基肥对设施番茄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L-402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日光温室栽培方式,分别设置3个基肥施用方案:腐植酸基肥(T1)、有机-无机互混基肥(T2)、不施用基肥(CK)。在初果期测定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重、单株果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总糖、总酸、番茄红素。[结果]对农艺性状的影响T1>T2>CK,T1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优于T2,差异性显著(P<0.05);对产量的影响T1>T2>CK,T1单果重和产量优于T2,差异性显著(P<0.05);对品质的影响T1>T2>CK,T1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优于T2,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与有机-无机互混肥料相比,腐植酸基肥具有促进番茄生长、增加番茄产量、提升番茄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1-MCP处理对冷藏后常温条件下‘南果梨’香气变化的影响,【方法】在最佳食用期对不同处理果实的香气进行GC-MS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对‘南果梨’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处理果实中检测到的香气成分较CK果实减少了5种,而且受到抑制的香气成分均为酯类物质;1-MCP处理果实香气物质的总生成量明显减少,仅为CK果实的42.05%;CK果实检出的香气物质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68.11%,萜类为16.15%,醛类为9.01%,醇类为0.92%,1-MCP处理果实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了4.39%,萜类降低了7.99%,醛类升高了4.34%,醇类升高了0.05%。【结论】1-MCP处理抑制了‘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香气的生成,致使果实香气变淡。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粮食样品中铅(Pb)、镉(Cd)、铬(Cr)、铜(Cu)、砷(As)、镍(Ni)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ICP-MS测定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全自动石墨消解仪消解后定容到一定体积,用ICP-MS在氦气碰撞模式下进行分析测定,用内标元素和干扰方程等来校正干扰和漂移.6种元素在所选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b、Cd、Cr、Cu...  相似文献   
5.
采用容量法对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含量测定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不确定度的来源,系统分析并计算了测定全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了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容量法测定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含量为(36.62±0.71)%,K=2;按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贡献大小排序,依次为测量重复性、测量体积,重铬酸钾标样、试验称量。此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用于可溶性腐植酸含量分析,可作为腐植酸等级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蓝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欢迎。蓝莓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蓝莓的价格及加工形式,对蓝莓果实进行品质分析与评价是蓝莓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目前蓝莓果实品质分析及评价指标较为混乱,尚未形成系统的品质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蓝莓产业健康发展。文中从蓝莓的感官、加工和理化营养品质3个方面综述了蓝莓果实品质分析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归纳了蓝莓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以期为建立完善的蓝莓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为蓝莓良种选育、蓝莓产业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矿物源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含量,讨论在检测过程中样品的称取质量、离心条件、重铬酸钾浓度以及氧化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方法验证,计算出方法检出限为4.27%,相对标准偏差为2.1%~11.6%,加标回收率为95%~10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