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的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PLRV-CP)全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RNA为模板,克隆了马铃薯卷叶病外壳蛋白基因,在pBI121的基础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在5株转化后代中扩增出长度为610bp的目标DNA片断,说明导入的外源PLRV-CP基因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CR结果的正确性。RT-PCR结果表明,在3株转化后代叶片中具有阳性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有明显的马铃薯卷叶病抗性  相似文献   
2.
山新杨冬季枝条经FC处理,选择萌发新枝的茎段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诱导茎段产生腋芽的培养基为1/2MS+6-BA0.2~0.5mg/L+NAA0~0.5mg/L,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1/2MS或MS+6-BA0.5mg/L+NAA0.5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MS+6-BA0.3mg/L+NAA0.3mg/L,每20天继代一次,繁殖倍数20左右;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MS,附加0.1~0.5mg/L的多效唑,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新杨冬季枝条经FC处理,选择萌发新枝的茎段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诱导茎段产生腋芽的培养基为1/2MS 6-BA0.2~0.5mg/L NAA0~0.5mg/L,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1/2MS或MS 6-BA0.5mg/L NAA0.5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MS 6-BA0.3mg/L NAA0.3mg/L,每20天继代一次,繁殖倍数20左右;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MS,附加0.1~0.5mg/L的多效唑,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无基质定时气雾栽培法是目前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先进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无基质的条件下,以定时喷施营养液的形式自动化供给植株养分,所以杜绝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种薯生产单位所采用。目前利用生产原原种大多在简易日光温室中进行,由于温室中光照弱,湿度大,容易发生各种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因此在气雾法生产中,应在温室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Inverse PCR法快速测定转基因马铃薯中T-DNA的拷贝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nverse PCR技术分析原生质体途径导入PLRV-CP基因的马铃薯转基因后代T-DNA拷贝数,结果与Southern Blot相同。经RT-PCR分析,低拷贝数的转基因后代显阳性反应,多拷贝数的显阴性反应,说明T-DNA多拷贝数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Inverse PCR技术能为早期快速准确预测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T-DNA拷贝数,排除多拷贝重复串联序列诱导的外源基因沉默植株,为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系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选用两个生产上主栽马铃薯品种“鲁引 1号”和“鲁引 4号”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 ,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中。试管微型薯薯片与农杆菌共培养 3d后 ,转到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待抗性芽长到 1 0~ 1 5cm高时 ,转入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筛选。经过分化和生根两轮筛选的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未经转化的对照植株为阴性 ,证明该筛选系统是可靠的。早熟品种鲁引 1号的转化频率明显高于晚熟品种克新 4号 ,其最高转化频率为 4 1 0 % ,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3 85株转化苗。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早大白是特早熟马铃薯,适于黑龙江的二季作,深受农民欢迎.但其晚疫病严重,常会给农民造成意外的损失.受马铃薯遗传复杂性的影响,常规方法选育抗病品种时间长,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高粱C_4型pepc基因转入大豆可改善大豆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作物的光合性能能够有效突破作物的产量潜力,目前国内关于转高粱C4型pepc基因大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主栽大豆品种‘黑农41’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高粱C4型全长pepc基因转入‘黑农41’,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T0代和T1代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农艺性状调查和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T0代和T1代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胞间CO2浓度降低,其中T0代和T1代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4%和20.7%,在T1代净光合速率增幅最大的T1-3-3,单株产量增加也最多,说明pepc基因的导入改善了转基因植株的光合特性,进而使转基因大豆产量提高。本研究可为高光效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9.
花粉植株中,一般比较健壮的植株染色体较易自然加倍,而比较细弱的植株自然加倍率则较低.据此,在分蘖期根据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把健壮的、茎粗和叶宽与种子植株相近或接近的材料选出来使其自然加倍,对较弱的植株进行药物处理染色体加倍,自然加倍与药物处理加倍技术相结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大幅度提高了花培后代的加倍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PLO介导PLRV-CP基因转化马铃薯获转基因抗性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LO(Poly-L-Ornithine)将外源PLRV-CP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原生质体中,获得了转化后代,经过PCR和RT-PCR分析均显阳性,蚜虫接种PLRV,结果比对照明显抗PLR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