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包括赛马、马术运动、育马及马产品等在内的我国现代马业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放牧管理、饲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在精细化、专业化马饲养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国内主要马场草地放牧利用和饲喂管理技术水平,提出了优质饲草是马饲养的基础,低水平、粗放型的放牧管理和饲草利用是限制马生产性能的关键。现代马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也需要现代草业的支持与协作,草业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也将成为马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土壤环境条件对粘土矿物协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迁移的影响,选取高岭土胶体与SM2作为主要实验材料,通过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高岭土与SM2共同迁移的相互影响,不同离子强度下高岭土协同SM2迁移情况以及高离子强度下腐植酸对高岭土协同SM2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离子强度为0.1 mmol·L-1时,高岭土悬浊液加入0.25 mg·L-1SM2后,高岭土胶体的穿透曲线峰值从76%降为70%,表明SM2对高岭土迁移影响很小,略有抑制;SM2悬浊液加入高岭土后,SM2穿透曲线峰值从5.4%增大到50%,表明高岭土可以显著促进SM2的迁移;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强,高岭土的穿透曲线峰值依次为70%(离子强度0.1 mmol·L-1)、27%(1 mmol·L-1)、3%(10 mmol·L-1),SM2的穿透峰值依次为50%(离子强度0.1 mmol·L-1)、48%(1 mmol·L-1)、17%(10 mmol·L-1),表明随着溶液离子强度增强,高岭土迁移量及高岭土协同SM2迁移量显著降低;当溶液离子强度为10 mmol·L-1时,加入8 mg·L-1腐植酸后,高岭土的穿透曲线峰值从3%增长至57%,SM2的穿透曲线峰值从17%增长至50%,表明当溶液离子强度较高时腐植酸可以促进高岭土协同SM2迁移。  相似文献   
3.
根系对于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外界环境也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拥有较高植物多样性的群落,其根系生态位差异对整个群落的生物量、根系分布、土壤结构及营养资源分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决定群落的物种共存和生态稳定等情况,本文对国内外与根系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后得出:1)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其生产力较高,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群落生物量的增加与深根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关系更加密切;2)物种丰富度不同的群落会导致植物根系生态位垂直分布,因此根系分泌物及根系性状会影响土壤团聚体等结构特征和养分利用情况,达到改善土壤营养的目的,同时浅、深根系物种有利于物种共存和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3)根系的互补和选择效应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作用,且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互补效应增强,选择效应降低,互补效应被认为是增大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同时发现互补效应会受到群落中特定物种和竞争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根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相关影响,并对根系研究做一定的展望,指出了根系生态学研究两点值得关注的内容,包括:1)群落对垂直分布的地下根系性状变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明确;2)由于根系采样较难,今后的研究要多与现代分子技术和影像技术相结合,更好展示地下根系状态。  相似文献   
4.
何宜璇  刘克思 《乡村科技》2023,(13):126-130
受气候和人为不合理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草原土壤出现了大面积的盐碱化,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以重度退化的草地盐碱土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草地盐碱土盐碱化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性生物炭的添加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盐碱土的盐碱化特征指标(pH值、土壤总碱度、可溶性钠离子质量摩尔浓度、交换性钠离子质量摩尔浓度、土壤碱化度),且降低幅度与添加比例成正比;不同类型生物炭的添加对盐碱土的养分影响较小。总的来说,施用氯化钙改性生物炭可通过缓解土壤盐碱化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从而起到刺激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青海省贵南县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评估了富含乳酸菌和醋酸杆菌的微生物菌肥在不同的添加梯度(150 mL·m-2,200 mL·m-2和250 mL·m-2)下对高寒退化草甸地上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上植被的生物量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施用量为200 mL·m-2的处理,分别为192.32 g·m-2(2017年),191.76 g·m-2(2018年)和202.68 g·m-2(2019年),菌肥施用处理第三年的地上植被生物量比对照高184.24%;土壤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在0~10 cm土壤表层中均在施用量为200 mL·m-2处理达到最大,在10~20 cm土层中,TOC和TN在菌肥施用量为250 mL·m-2时增加至37.49 g·kg-1和3.32 g·kg-1;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微生物菌肥施用前两年显著增加而后下降,而硝态氮含量在施用第三年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富含乳酸菌和醋酸杆菌的微生物菌肥在退化高寒草地修复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草地建设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如何建立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已经成为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我国未来草业建设、环境治理、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世界人工草地建设水平,分析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人工草地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能会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2016年)湖泊毗邻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含水量及碳、氮含量在不同湖距(10、60、100、150、250和600 m)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形成了近湖效应,即近湖区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高。轻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在建湖3年后差异性被削弱。上层土壤(0–10 cm)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下层土壤(10–20 cm),重度退化草地养分低于轻度退化草地。2016年,距湖150 m处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重度退化草地(2.03 g·kg–1)小于轻度退化草地(2.78 g·kg–1)。2016年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距湖10、60、150和250 m处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44%、48%和54%;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仅在距湖10 m处随年际的推移而增加了53%。综上,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效应。以毗邻人工湖的持续放牧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湖泊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退化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毗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人工湖在距离和深度上产生不同的响应。土壤含水量在距离上随着离湖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0~10cm土层含水量从距湖10~600 m,降幅分别达到50%(2014年)、48%(2015年)和58%(2016年)。土壤pH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土壤电导率(EC)在距离上先升高,在距湖100m处达到最大后降低。土壤水分、pH和距离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0~10cm土层相关系数分别达到70%和50%。2)在建成湖的3年(2014-2016年)间,表层(0~10cm)土壤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其中距湖10 m处,2016年相对2014年降低了59%。下层土壤(特别是20~40cm土层)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说明土壤盐分自建湖后从表层向下层运移。上层土壤的pH在年际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综上所述,表明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后对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湖泊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环境的生态效应。以毗邻人工湖的持续放牧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评估人工湖泊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改善退化草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1) 毗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人工湖在距离和深度上产生不同的响应。土壤含水量在距离上随着离湖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含水量从距湖10~600 m,降幅分别达到50%(2014年)、48%(2015年)和58%(2016年)。土壤pH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土壤电导率(EC)在距离上先升高,在距湖100 m处达到最大后降低。土壤水分、pH和距离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0~10 cm土层相关系数分别达到70%和50%。2) 在建成湖的3年(2014-2016年)间,表层(0~10 cm)土壤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其中距湖10 m处,2016年相对2014年降低了59%。下层土壤(特别是20~40 cm土层)随着建湖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说明土壤盐分自建湖后从表层向下层运移。上层土壤的pH在年际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综上所述,表明在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后对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系对于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外界环境也会对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拥有较高植物多样性的群落,其根系生态位差异对整个群落的生物量、根系分布、土壤结构及营养资源分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决定群落的物种共存和生态稳定等情况,本文对国内外与根系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后得出:1)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其生产力较高,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群落生物量的增加与深根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关系更加密切;2)物种丰富度不同的群落会导致植物根系生态位垂直分布,因此根系分泌物及根系性状会影响土壤团聚体等结构特征和养分利用情况,达到改善土壤营养的目的,同时浅、深根系物种有利于物种共存和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3)根系的互补和选择效应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作用,且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互补效应增强,选择效应降低,互补效应被认为是增大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同时发现互补效应会受到群落中特定物种和竞争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根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相关影响,并对根系研究做一定的展望,指出了根系生态学研究两点值得关注的内容,包括:1)群落对垂直分布的地下根系性状变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明确;2)由于根系采样较难,今后的研究要多与现代分子技术和影像技术相结合,更好展示地下根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