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与鹌鹑杂交,是比较典型的远缘杂交,我国于1992年首次培育出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禽,其杂交种综合了双方的体形、肉质的优点,为人们膳食结构中增加了新的风味佳肴。鸡、乌鸡与鹌鹑的成功属间杂交也为今后进行综合利用各种家禽或野生禽资源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但一直到目前为止有关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试验及杂交禽研究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有刺枸骨和无刺枸骨对不同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响应能力,本研究以有刺枸骨和无刺枸骨为材料,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饱和蒸气压亏缺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CO2浓度下,无刺枸骨的净光合速率始终比有刺枸骨的大,即无刺枸骨的光合能力强于有刺枸骨。无刺枸骨和有刺枸骨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饱和蒸气压亏缺随CO2浓度升高而降低,说明无刺枸骨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并不主要由气孔因素的差异引起。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现正相关,并且无刺枸骨的CO2饱和点较有刺枸骨高,而CO2补偿点较有刺枸骨低,说明无刺枸骨的CO2同化能力强于有刺枸骨。因而,无刺枸骨高净光合速率可能是因为CO2同化能力高。  相似文献   
3.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鸡、鹌鹑、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42个表型性状值和9种限制性内切酶的mtDNA-RFLP图谱进行分析,探讨了家禽远缘杂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胸宽、胸深等12个性状具有超亲优势,肌纤维直径等25个性状及mtDNA都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获得了鸡与鹌鹑属间杂种,并时它们的各种体态特征、发育规律、习性等进行了综合观祭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在羽色上大多为白羽和红褐羽或黑褐色羽和黑白色羽,有别于其父母本;在生长速度上远高于鹌鹑,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在生活习性上,既有父本的一些习性,也有母本的一些习性,还有不同于其父母本的特性;另外通过解剖观察,所有杂交种都为雄性,且生殖器官没有发育。  相似文献   
5.
籽粒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加工品质性状,直接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决定籽粒硬度的蛋白是分子量为15kD的Friabilin蛋白,由多种成分组成,其主要成分是两种富含色氨酸(Trp)的蛋白质Puroindoline a和Puroindoline b(Pina和Pinb),分别由位于5 DS染色体Hardness(Ha)住点的基因Pina和Pinb编码.本研究选取了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麦区南部、西南麦区和南方冬麦区104份小麦品种,分别用Pina和Pinb特异的引物通过PCR分子检测基因的有无和长度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04种小麦中,有6个品种无Pina目标条带,7个品种无Pinb条带,12个品种既无Pina也无Pinb,属于双缺失类型.本实验条件下,无论Pina还是Pinb,PCR产物长度均无明显变化.推测,大多数硬质小麦均是由Pina或Pinb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化、较小的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本研究为进一步筛查Pina和Pinb基因突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蚕雌蛾冷藏对夏sch产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蛾冷藏处理可以提高雄蚕品种夏sch的产卵总数、良卵数和良卵率,改善其产卵性能;产卵总数最多比对照多90粒,良卵数最多比对照多210粒,良卵率最多比对照提高32%;比较2种方法,交配前冷藏比交配后冷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乳淀粉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研究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的合成至少需要四类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去分支酶,这四类酶的基因克隆和特性的研究有重要进展。目前,已从六倍体小麦发育胚乳的eDNA文库中获得AGPase两个亚基、gbssⅠ、ssⅠ、ssⅡ、ssⅢ、sheⅠ、sbeⅡ和sul(dbe)等基因的cDNA;从六倍体小麦的D组供体Triticum tauschii基因组文库中获得ssⅠ、ssⅠ、ssⅢ、sbeⅠ和sbeⅡ的gDNAs;从六倍体中只获得野生型和突变型的gbssⅠ(wx)基因。除编码AGPase大亚基的基因和sul基因未进行定位外,ssⅢ位于第一群染色体上,sheⅡ位于2DL上,其余基因均位于第七群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缓释微丸胶囊,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卡维地洛缓释微丸胶囊的最佳处方工艺,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卡维地洛缓释微丸胶囊处方:卡维地洛20mg,包衣材料(A):5%Eudragit L100;粘合剂(B):5%PVP K30醇溶液,填充剂(C):微晶纤维素:蔗糖=1:1;致孔剂(D):0.5%PVP K30,卡维地洛缓释微丸胶囊体外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r=0.9739)。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卡维地洛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授精,进行了鸡与鹌鹑的属间远缘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了蛋鸡与鹌鹑和乌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并证实杂交后代均表现出杂交子一代单性不育———雌性不育,且不育的程度比较大,即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分化活动就得以终止。为了进一步研究远缘杂交中细胞质的遗传效应,从鸡、鹌鹑和它们的杂交种的脏器中提取线粒体DNA,发现杂交种与其母本的mtDNA大小完全一致(16 9kb),而与其父本明显不同。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蛋鸡♂×鹌鹑♀)的mtDNA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杂交种具有与母本相同的限制型单倍型,证明在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中mtDNA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家禽属间杂交种及其父母本体尺及肌肉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授精成功地获得了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为了更好地了解杂交种的生产性能 ,本文对杂交种及其父母本的初生重、9周龄重、9周龄体尺及其肌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初生时 ,杂交种体重最小 ,9周龄时杂交种的体重、体尺性状约是两亲本的平均值。其肌肉品质与父本鸡相比 ,胸、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降低了2 .3μm和 4 .2 μm ,系水力提高了 2 .31% ,其肌肉的细度和嫩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