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HNPC-B2055是一种具有极高苗后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在室内进行了该化合物对靶标杂草的IC50(或IC90)值测定、杀草谱测定、对作物安全性测定、吸收及传导性测定、土壤持效性测定以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咪鲜胺及其制剂和主要代谢物施用后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毒性,以三叶浮萍(Lemna Paucicostata)为实验材料,采用光照恒温培养法,研究了咪鲜胺及其制剂和主要代谢物(包括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对三叶浮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Prochloraz、Sportak、BTS44595和BTS44596对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影响由激活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而BTS45186对SOD和POD活性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SOD和POD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Prochloraz和Sportak对SOD和POD活性的影响较大,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大,不过Proehloraz对三叶浮萍的SOD和POD活性的影响早于Sportak的影响.Pmchloraz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SOD和POD活性影响的大小顺序 :B3S45186>Prochloraz>BTS44596>BTS44595.这说明Prochloraz降解为代谢产物BTS44595和BTS44596的过程是一个毒性下降的解毒过程,而BTS44595和BTS44596降解为BTS45186的过程是一个毒性上升的增毒过程.  相似文献   
3.
氯溴虫腈,试验代号HNPC-A3061,化学名称为1-(2-氯乙氧)甲基-4-溴-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稻和棉花害虫。通过两年三地田间试验,研究了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结果表明:2012年氯溴虫腈在湖南、河北和江苏三个试验点甘蓝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8、5.14、6.16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5、7.87、11.12 d;2013年甘蓝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17、6.42、10.73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5、2.32、5.94 d。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等级标准,氯溴虫腈属于易降解农药。以10%氯溴虫腈悬浮剂的有效成分施药剂量18 g a.i.·hm-2和27 g a.i.·hm-2各喷施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290 mg·kg-1和0.141mg·kg-1,建议氯溴虫腈在甘蓝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为1.0 mg·kg-1,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4.
新农药硫肟醚的水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蔬菜和茶树害虫。报道了硫肟醚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硫肟醚在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比较缓慢,其水解反应速率随反应介质pH值的增大而稍有增加。在25℃时其在pH5、7和9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257、879和492d,说明硫肟醚在水体中较稳定,不易分解,但总的趋势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速率较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快。硫肟醚在水体中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温度为15、25、35、45℃的pH7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092、879、490和399d,温度效应系数Q为1.23~1.8。硫肟醚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平均活化能和活化焓均较小,分别为28.13kJ·mol-1和25.58kJ·mol-1。而硫肟醚水解反应的活化熵绝对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平均活化熵为-219.97kJ·mol-1·K-1,表明硫肟醚在水溶液中的水化学降解主要是由反应的活化熵所驱动的。采用制备HPLC和LC-MS技术对硫肟醚水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确定硫肟醚分子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水解产物主要有1-(4-氯苯基)-2-(甲基磺酰基)丙烷-1-亚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胺、1-(4-氯苯基)-2-(甲基磺酰基)丙基-1-酮肟醚、O-(3-苯氧苄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和硫肟醚亚砜等,推测硫肟醚的主要水解途径有肟醚键断裂、硫醚氧化和S-脱甲硫基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新农药硫肟醚在池塘水中的水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硫肟醚在池塘水中的水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黑暗培养条件下,硫肟醚在池塘水中的降解速率较纯净水中快。硫肟醚在水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池塘水和纯净水中的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237×10-2和1.01×10-3,半衰期分别为56d和686d,说明池塘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和总悬浮颗粒等物质对硫肟醚在水体中的降解具有催化促进作用。采用制备HPLC和LC-MS技术对硫肟醚水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推测硫肟醚在池塘水中的主要水解途径有醚键断裂、脱氯作用、S-脱甲硫基作用和硫醚氧化作用,其主要水解产物有:间苯氧基苯甲醛、1-(4-氯苯基)-2-(甲硫基)丙烷-1-亚胺、1-(4-氯苯基)-2-(甲基磺酰基)丙烷-1-亚胺、O-(3-苯氧苄基)-1-(4-羟基苯基)丙基酮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羟基苯基)丙基酮肟醚和硫肟醚亚砜。  相似文献   
6.
葡萄和土壤中霜脲氰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霜脲氰的环境安全性,指导含霜脲氰类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建立了霜脲氰在葡萄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葡萄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霜脲氰的最小检测量为3.0×10-10 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3和3.0×10-3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kg时,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32%~104.22%,变异系数为5.34%~6.11%;在葡萄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5%~98.84%,变异系数为3.30%~7.69%.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2.00 mg/kg时,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 1.0%~8.0%。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 050 g/hm2(有效成分315 g/hm2)于玉米苗期施药1次,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及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曲线,戊唑醇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2、14.10 d,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78、13.40 d,二者均属易消解型农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联苯肼酯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柑橘样品采用V(乙腈):V(乙酸乙酯)=1:1、土壤样品采用V(丙酮):V(二硫化碳)=1:1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碱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在0.05~10 mg/L范围内联苯肼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4。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2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联苯肼酯的添加回收率为80.47%~98.93%,相对标准偏差为2.62%~7.32%。方法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咪鲜胺(Proehloraz)及其制剂施保克(Sportak)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采用恒温光照培养试验,研究了Prochloraz及其制剂和主要代谢物(包括其初级代谢物BTS44595、BTS44596和次级代谢物BTS45186)对三叶浮萍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三叶浮萍体内的色素含量逐渐下降,Prochloraz和Sportak使叶绿素a/b比值逐渐下降,3种代谢物使叶绿素a/b比值逐渐上升.经分析,Prochloraz在处理时间为24 h时对色素含量的影响比Sportak小,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对色素的影响则高丁Sportak的影响;Prochloraz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高于BTS44595而低于BTS44596和BTS45186,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比3种代谢物都要大.  相似文献   
10.
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噻吩磺隆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0.2483~6.5819之间,这说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弱。土壤pH值对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较大,土壤pH值越大,其吸附量越小。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明显地改变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能力,其中SDS和CTAB均能够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但SDS和CTAB对红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会随着SDS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随着CTAB的浓度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则会增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则可减少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且当Tween-80的添加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左右时,其减少量最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