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1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组合下三七根增期、苗期、花期和果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以及三七产量和皂苷含量,为提升三七产量和品质提供优化的水肥管理方案。【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21年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七种植基地进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W1 (120 mm)、W2 (240 mm)和W3(360 mm);使用N-P2O5-K2O为15-15-30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设置4个施肥量:F1 (48.0 kg/hm2)、F2(72.0 kg/hm2)、F3 (96.0 kg/hm2)和F4 (120.0 kg/hm2),组成12个水肥组合处理:W1F1、W1F2、W1F3、W1F4、W2F1、W2F2、W2F3、W2F4、W3F1、W3F2、W3F3、W3F4,以当地农民灌溉和施肥方式为对照(CK)。在三七根增期、苗期、花期和果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测定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滇中地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及相关分析法对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群落进行对比。【结果】(1)磨盘山华山松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22科28属29种,人工林群落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31;(2)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与人工林群落差异不明显,除二者乔木层的Simpsom指数相同和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灌木层的Pielou指数大于人工林外,其他指数表现为华山松人工林群落天然次生林群落;(3)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天然次生林的集群程度高于人工林;在垂直分布格局上,人工林的树高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结论】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天然次生林的集群程度高于人工林;在垂直分布格局上,人工林的树高多样性高于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篱具有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功能, 且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 是一项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复合农林技术。以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江津区常见6 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为对象, 遵循层次分析法原理,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 方面建立了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 利用熵权决策法对6 种常见植物篱模式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效益以黄荆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经济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黄荆类植物篱最低; 社会效益以桑树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综合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其次是桑树、柑橘、沙梨、黄荆植物篱,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位于长江、珠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六大江河水系的源头和上游,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构筑云南生态安全屏障,对保证我国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云南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不利的自然因素加之人为活动越来越频繁,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区域分异大。为了规划未来15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区域布局,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云南全省划分为20个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功能区,使其主要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水、生态维护、防灾减灾、拦沙减沙、人居环境维护等方面发挥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并提出"一核一区""两翼两带""三足三片"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滇中高原华山松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生物肥力的关系,运用野外调查法和实验室分析法对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天然次生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磨盘山华山松天然次生林形成以华山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其物种组成单一、植物多样性较低,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3科15属15种。2华山松林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递减趋势,pH、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呈递增趋势。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微生物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生物肥力特征,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这3个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植物多样性。4华山松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对植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的土壤肥力指标有真菌、过氧化氢酶、全氮、速效钾、全钾、转化酶、细菌、全磷、有效磷。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野外调查法和实验室分析法对样品进行采集与处理,对玉溪市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华山松天然次生林在改善土壤紧实度和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以及提高蔗糖酶活性、细菌数量及真菌数量方面效果优于人工林,分别高出15.12%、1.17%、34.25%、18.37%、8.74%,12.46%,122.23%、6.11%以及11.67%;而人工林在增加全磷、速效钾以及提高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放线菌数量方面效果优于天然次生林,分别高出77.94%、27.41%、90.36%、77.78%以及6.99%。(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质量含水量、全氮、碱解氮、全磷与速效钾这5个因子能较好的反映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细菌和真菌这3个因子能较好的反映土壤生物学性质。(3)华山松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有质量含水量、全磷、有机质、容重和pH;影响微生物的主要因子有速效钾、碱解氮、全磷、pH、容重以及全钾。因此,通过改变容易控制的土壤理化因子,可以相应地改变土壤生物学特性,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烧除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计划烧除后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滇中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一年一度的周期性连续低强度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影响减弱。有机C、全N、全P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显著低于未烧除样地;全K、速效P、速效K在0~10 cm土层,硝态N、pH值在0~60 cm土层显著高于未烧除样地。2)计划烧除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容重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高于未烧除样地,毛管持水量在0~10 cm土层低于未烧除样地。3)计划烧除改变了土壤表层团粒结构,减弱了土壤抗蚀能力。计划烧除使土壤粉粒、黏粒、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下降,沙粒在0~10 cm土层升高,土壤可蚀性因子K在0~40 cm土层增加,土壤可蚀性增强。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影响主要在于土壤表层,随着土层加深受到计划烧除影响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8.
选取金安桥水电站2 #、3 #弃渣场不同部位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其周边灌草地土壤作为参照,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基础上,选定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相关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弃渣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与周边灌草地土壤相比都相对较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弃渣场与灌草地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含量,2 #弃渣场与灌草地差异显著,3 #弃渣场与灌草地差异不显著;2弃渣场的土壤均为弱碱性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 #弃渣场的边坡中部>平台>边坡上部>边坡下部,3#弃渣场的平台>边坡上部>边坡中部>边坡下部;弃渣场平台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边坡下部最差;弃渣场各个部位土壤质量均低于附近灌草地土壤质量,除2#弃渣场边坡上部和3 #弃渣场边坡下部表层土壤质量较下层差外,弃渣场不同部位上层土壤质量均优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9.
以吉沙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通过调查和定位观测,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分区和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工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不同;项目区建设期年均土壤流失量呈增加趋势,建设后期和植被恢复期年均土壤流失量减小;不同分区土壤流失量以施工公路最大,石料场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物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物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① 添加凋落物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物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② 添加凋落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物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③ 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物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物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