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以蓝墨云班课为载体介绍了信息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设计、资源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云班课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在壤土和黏土中分别设置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CT)、深耕+秸秆还田(DT)、深耕+秸秆不还田(DNT)3个处理,探讨了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受土壤质地和土层深度影响,两者均显著影响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大于10 mm和粒径介于1~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两者对壤土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较黏土大,两者均增加壤土和黏土0~10 cm土层粒径介于3~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小于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对1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总体上,深耕能增加壤土耕层下部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秸秆还田能增加壤土和黏土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进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赵亚丽  董永彬  李潮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422-17423,17426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分析了目前多媒体技术辅助农业科技写作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分析朝天椒壮苗指数与苗期性状的关系,为朝天椒生产培育壮苗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目前新疆奎屯垦区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朝天椒幼苗各数量性状及比值与幼苗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性状稳定且有代表性的可反映幼苗质量的数量性状指标,同时结合关联度分析确定适于朝天椒幼苗的壮苗指数。茎粗、株高、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鲜质量和全株干质量等数量性状与其他性状相关显著,且性状稳定,适于作为衡量壮苗的指标。茎粗/株高、根干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与壮苗指数的关联度较大。该壮苗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朝天椒幼苗质量,可为朝天椒培育壮苗和育苗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蔬菜秧苗的评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家猫胃内异物阻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疾病,主要因猫特殊的采食习性而引起,阻塞物主要以塑料、毛线团及各类珠子为最常见;患猫一旦误食,则会出现消化不良的一系列症状,该病需X光检查配合内窥镜检查方可确诊;笔者通过列举实践病理,将治疗经验予以总结分享,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黄淮海区玉米目前处于机械粒收技术示范推广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通过分析一年两地持续阴雨对不同播期玉米品种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华美1号、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分析持续阴雨天气下播期、品种、密度对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降雨条件下,播期、品种和密度间的子粒含水率、破碎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间的杂质率差异显著,品种、密度间的田间损失率差异显著。综合比较,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子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子粒破碎率影响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3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正常施肥、缺氮、缺磷和缺钾4个大田处理,分析养分亏缺下玉米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玉米养分效率类型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氮、磷、钾亏缺条件下,7个性状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缺氮处理降幅最大。熵权模糊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到耐低氮、低磷、低钾综合评价D值范围分别为0.614~0.974、0.739~0.959、0.671~0.971,平均值分别为0.790、0.889、0.894。D值聚类分析表明,耐低钾型品种最多,其次是耐低磷型,耐低氮型品种最少,三者兼具品种4个。根据D值和正常施肥下子粒产量,筛选出高产耐低氮型品种8个,高产耐低磷型品种9个,高产耐低钾型品种15个,三者兼具品种1个。  相似文献   
9.
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结果表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地上部生长,进而增加玉米产量。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和玉米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产量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处理分别降低29.0%和12.7%,土壤含水量增加7.8%,玉米产量增加15.5%。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产量最高。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及F_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河西制种基地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F_1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确定适宜收获期、避免种子遭受早霜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偏马齿型豫单603杂交种子和偏硬粒型豫单606杂交种为材料,从授粉后40 d开始采收果穗,每隔5 d测定一次籽粒乳线发育、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并检测F_1田间表现及籽粒产量,研究玉米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和F_1产量的影响。【结果】豫单603和豫单606 2个杂交种乳线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表现为豫单603乳线出现晚、消失早,而豫单606乳线出现早、消失晚。授粉后40 d,豫单606乳线位置达0.16,而豫单603尚未出现,二者在授粉后65 d时乳线位置接近0.50,此时,豫单603和豫单60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1.66%和35.09%;授粉后40 d,豫单603的籽粒含水量高于豫单606;授粉后45 d及以后二者的籽粒含水量呈相反趋势;生理成熟时,豫单603(授粉后75 d)的籽粒含水量26.71%,豫单606(授粉后80 d)的籽粒含水量为27.00%。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杂交种子F_1的发芽率不断提高,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授粉后40d,2个品种的杂交种子F_1已具有一定发芽能力。授粉后75 d,豫单603达到生理成熟时,标准发芽率96.67%;豫单606授粉后80 d生理成熟,发芽率98%。种子简化活力指数随成熟度增加而提高,2个杂交种在授粉后65 d达到最大,分别为5.89和8.70,之后略有下降。与标准发芽率一致,2个杂交种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也随成熟度提高而上升。授粉后40 d,种子成熟度低,老化发芽率分别为58.33%和54.67%;生理成熟时,豫单603老化发芽率90.00%,豫单606为92.33%。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和F_1产量均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上升,至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但豫单603和豫单606生理成熟期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与授粉后65 d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个品种在授粉后65 d时收获的杂交种子F_1均可获得较高的幼苗素质和籽粒产量。【结论】在河西张掖玉米制种区,雌穗授粉后65 d,籽粒乳线在1/2位置左右,籽粒含水量30%—35%,可作为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比目前生产上(乳线基本消失)提前15 d左右,不仅有利于争时晾晒防冻害,同时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