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省SARD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持续评价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与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三大部分的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尝试使指标体系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比性,以期能为定量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县域社会是县域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 67 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比较甘肃县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水平;甘肃县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可能由于经济等基础条件的差异不断拉大;县域社会发展是经济、人口、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因素全面联动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甘肃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大力提高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全面改善。同时,应密切注意并防范县域之间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  相似文献   
3.
尾菜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是解决夏菜尾菜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菜农采纳意愿对技术普及影响显著。基于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榆中县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建立Logit排序选择模型,分析了尾菜循环利用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循环利用技术采纳具有较强意愿,社会影响、技术特征、结果展示、采纳条件、技术易用性和技术作用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研究结论并结合当地实际,从结果展示、技术适用性、技术支持等方面得出推进兰州高原夏菜尾菜循环利用技术推广普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治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学者们从多种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社会资本以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集体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地区213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当前样本农村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明晰职能部门定位、加强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农民自身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农村社会资本、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投入与产出、农业结构优化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总结了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成果转化和农业效益、财政投入和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了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优化调整种养殖业结构;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对2008年兰州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得出兰州农业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91.743亿元人民币,森林、牧草地、耕地、水域4种农业用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29.006亿、46.050亿、11.852亿、4.836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农业用地面积,4种土地类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效率中,水域最高(2.44),森林次之(2.59),其他依次为牧草地(0.86)和耕地(0.82)。在9类生态服务功能中,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等非经济功能价值占91.6%,食物、原材料生产等经济功能价值占8.4%,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系统除为社会提供有形产品外,还具有巨大的生态、社会价值,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其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兰州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人均农业收入贡献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面积率、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98-2005年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甘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4.95%,物质消耗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业生产方式仍未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现状,为该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DPSIR模型构建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障碍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结果](1)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指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Ⅳ(较危险)经Ⅴ(危险)先向Ⅳ(较危险)再向Ⅲ(预警)转变;(2)项目层指数变化幅度较小,驱动力、压力和影响指数波动下降,状态和响应指数波动上升,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3)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植被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农业用水利用率是影响渭河干流甘肃段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论]未来应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四者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甘肃省泾河流域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问题,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甘肃省泾河流域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19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级变化趋势为“劣等—差等—中等”,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压力指数呈“Ⅴ”型波动变化,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逐年增长,说明环境治理的政策实施有效,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良好等级。[结论] 今后还需加大农村环保的资金和政策投入,改善各地环保制度措施,增强民众意识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