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9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淤地坝枢纽结构的选择及溢洪道最佳宽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节水灌溉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已在我国黄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进行淤地坝的规划设计时,淤地坝的坝高是影响主体工程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具体的坝址、库区地形条件,试图利用益费比最佳的经济效益指标来确定淤地坝的最优坝高.同时,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内已成6座淤地坝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经济效果最佳指标法是可行的,可为淤地坝的合理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坡度对黄土坡面径流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坡度对坡面物质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坡度对坡面物质迁移的影响十分显著;降雨强度一定时,坡度达到15°左右时,径流量达到最大;坡度对径流养分流失量的影响是通过径流量起主导作用,径流量大相应径流携带养分流失总量增加.利用幂函数对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幂函数可以很好反映田间坡面溶质随地表径流变化过程,说明在侵蚀环境下径流溶质浓度变化过程符合幂函数.  相似文献   
5.
土壤溶质随径流迁移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物理过程,以及各个物理过程的具体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特点,为建立描述土壤溶质随地表径流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及发展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治沟骨干工程土坝坝体裂缝、渗漏处理与常遇险情抢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坝体 ,95 %以上的为土坝 ,由于承受荷载不均匀或坝基、岸坡的结合面处理不好 ,会出现坝体裂缝、渗漏现象 ,如不及时处理 ,就有可能造成坝体滑坡以及管涌、流土等险情。提出了土坝坝体常遇的裂缝、渗漏、滑坡等的处理与抢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梁地区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部离柳煤电能源区是全国7个焦煤基地之一,该区总面积8467km2,包括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临县5个县,辖30个镇,71个乡,2430个行政村,总人口122.69万人.该区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始终是屏蔽三晋的重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晋绥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屏蔽陕甘,保卫延安,当地人民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的产流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积水入渗条件下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特点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短历时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降雨产流模型。模型显示地表积水时刻与雨强平方成反比。利用降雨强度为0.082 cm/min、坡度为15°情况下实测累计降雨产流量推求了模型参数吸渗率,并利用获得的S分别计算了雨强为0.214 cm/min、坡度为5°,雨强为0.133 cm/min、坡度为5°和雨强为0.133 cm/min、坡度为15°情况下累积径流量,相对于实测累积径流过程,计算相对误差都在10%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说明基于短历时Philip入渗公式建立的降雨产流模型可以用于描述坡面降雨产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土坡面定雨强入渗产流物理基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模型,为降雨有效性和产流特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理论,分析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的特征,建立入渗产流模型,并在室内进行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情况下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模型参数。【结果】在分析积水入渗条件下Philip入渗公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长历时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降雨产流模型。该模型显示,地表积水时刻与雨强、吸湿率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相关。【结论】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资料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评估,表明其可以反映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基本特征,可用于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过程的分析,为坡面降雨径流过程的描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