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涂剑 《南方农机》2012,(5):18-18
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遵循节约型、消耗低、效益高、资源化、清洁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用科学发展观突破旧模式,大力开展能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河岸边坡草被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草本植被覆盖对河岸边坡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坡面生物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在放水流量为5ml/s、坡度约为15°的条件下对不同草本植被覆盖类型的河岸自然边坡进行野外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坡面的初始产沙量均大于裸地,黄花蒿的产沙量最大(1.92g),其次是野豌豆(1.73g)、狼尾草(1.24g),裸地(0.96g)最小;从产沙趋势上看,裸地坡面的产沙过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狼尾草、野豌豆、黄花蒿则呈整体递减趋势;(2)4种不同下垫面边坡土壤稳定入渗率介于2.10~4.30之间,狼尾草(4.30mm/min)最大,野豌豆(3.91mm/min)、黄花蒿(3.10mm/min)次之,裸地(2.10mm/min)最小,且入渗过程均符合Horton入渗公式:i=i_c+(i_0+i_c)e~(-kt);(3)各草本植被覆盖坡面的减流效益按大小排序为狼尾草(57.41%)野豌豆(40.74%)黄花蒿(37.03%);减沙效益大小排序为狼尾草(55.73%)野豌豆(45.71%)黄花蒿(26.89%);(4)3种草本植被坡面的径流流速及费汝德数均小于裸地,而雷诺数与裸地相比差异不大,均分布在32.46~33.90之间;各植被坡面的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及糙率系数分别是裸地的3.96~12.85倍和1.96~2.52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草被的减流减沙作用及土壤侵蚀动力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典型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015年3月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白马关河流域内黄梁根桥沟现场调查,收集该区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事件资料,对该沟的物源特征、降雨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参考该区域其他泥石流沟的堆积物,分别进行了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和总量计算;最后对该沟的泥石流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可为该沟以及该区域其他低频率泥石流防治、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梁根桥沟内物源总量为17.99万m3,大部分堆积在斜坡坡脚,严重挤压主沟道。短历时降雨是该沟以及该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条件,当暴雨强度在31.79~40.20 mm/h时,泥石流暴发可能性较大。受物源体影响,该沟为稀性泥石流沟,流速接近5.0 m/s;2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洪峰流量为187.41 m3/s,一次固体总量为6.82万m3,超过沟口目前的拦挡坝库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是否与四环素类耐药相关,寻找出抗鸭疫里默氏杆菌药物研发新靶点.[方法]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的功能和特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从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扩增获得的Tet(X)基因编码框全长1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约42.53 kD,理论等电点(pI)为10.073,与AS87_09615(Yb2)、RIA_0369(YA-GD)、RAYM_08235(RA-YM)、G148_1777(RA-CH-2)、RIA_0365(YA-GD)、G148-1767(RA-CH-2)、B739_0035(RA-CH-1)和B739_0030(RA-CH-1)等8个来源于不同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96%~100%).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诱导表达获得的Tet(X)融合蛋白分子量约45.40 kD,且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Tet(X)融合蛋白能有效提高宿主菌株对典型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表达量的调控呈非线性.四环素浓度为0~4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为4~12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多西环素药物浓度为0~3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为3~6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Tet(X)可有效提高宿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受性,在一定的四环素类药物剂量范围内可诱导Tet(X)基因表达.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具有不同来源,说明Tet(X)可能存在基因水平转移,且具有环境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的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场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流的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的峰值降雨时段介于3 ~9h,峰值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达22.6 ~ 50.0 mm/h,累积雨量达91.9 ~ 350.0 mm,峰值降丽时段雨量占累积雨量的63.9%~100.0%,这说明激发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雨量集中、突发性强的特点.用修正后的李氏法进行雨场分割,得到该区泥石流激发的降雨强度-历时和累积雨量-历时关系.最后,以密云区北部山区为例分析3期植被盖度和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分析表明,1989-1991、2004-2005和2011-2012年植被覆盖度分为64.48%、68.57%和72.48%;相应的泥石流雨量激发条件也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植被恢复盖度对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本文统计分析得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可为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指标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是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分析了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课程开设的社会背景及课程特点,并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及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比如:突出重点,加强案例教学;优化内容,突出教学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增加实践环节,等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