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采用饱和与非饱和填充土柱纵向淋溶研究方法,结合对流弥散模型方程(CDE)对穿透曲线的拟合计算,全面考察了土壤介质水饱和度、土壤水pH/离子强度、土壤孔隙水流速和土壤胶体颗粒大小对天然土壤胶体在实际土壤介质中释放、沉积迁移行为的影响。分别获取胶体扩散系数和阻滞因子值,定量说明实验中水化学、水动力学等条件的作用影响力。结果显示,介质不饱和条件不利于胶体的释放和淋溶;高pH和低离子强度条件对土壤胶体释放与迁移有利;淋溶过程的间断干扰,可以促使土壤胶体的增量淋溶释放;淋溶强度及胶体颗粒粒径大小,能够影响胶体穿透时间和穿透浓度峰值大小。  相似文献   
2.
沈亚婷  乔旭 《北京农业》2012,(18):33-34
针对性的对朔州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的选择做出推荐,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对城市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对不同浓度下小球藻、聚球藻及其混合藻的反射光谱进行测量,得到3组藻类在不同叶绿素a(Chl-a)浓度下的反射光谱,同时进行了Chl-a浓度测量。利用Matlab软件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径向基函数对得到的高光谱数据进行高光谱曲线拟合,在拟合结果基础上,提取小球藻在652nm处、聚球藻在609nm处以及混合藻在652nm和609nm处的光谱吸收指数(SpectralAbsorptionFeatureParameter,SAFP)建立了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单一小球藻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深度模型Chl-a=10.059e713.97H,聚球藻的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斜率模型Chl-a=3×1012K2+1×107K+56.555。并在对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研究基础上用光谱吸收指数对该两种藻的混合藻进行了Chl-a浓度分离。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Error,RMSE),除吸收峰对称度模型分离结果不太理想外,吸收峰深度分离模型、吸收峰斜率分离模型、吸收峰光谱吸收指数(SAI)分离模型的分离结果都很好,分离效果最好的为SAI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南郊大气降尘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03-2006-01北京市东南郊4个采样点约10个月的降尘样品进行采集,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并利用GC-MS对其定量.结果表明,16种PAHs组分在4个采样点全年的降尘样品中均能检出,浓度最大和最小的组分分别为PHE和DahA,年平均值分别为2 017.36和2.55 ng·g^-1,降尘样品中16种PAHs组分浓度之和范围在713.63~40 448.38 ng·g^-1之间.通州区境内降尘以及降尘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通量分别为466.8 t·km^-2·a^-1和1.85 kg·km^-2·a^-1.降尘及PAHs的沉降通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分别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趋势.地面扬尘作用可以对降尘中PAHs浓度产生一定的稀释作用,降尘中PAHs浓度与SO2的AP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速和风向对降尘的沉降速率和降尘中PAHs浓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采集了北京地区161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利用因子分析一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出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3种来源,并定量计算了3种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特征污染源为煤炭燃烧/交通排放、焦炉及石油,3种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贡献率分别为48%、28%和24%,对15种PAH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分别为16.36、4.63和3.70μg·kg-1.燃煤/交通源表现为市中心源强高于郊区,焦炉源在大部分区县中存在单一高值点,石油源在市中心及五环外环带呈点状分布.据此推断,北京地区PAHs的源贡献与北京地区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有关,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的改善是控制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壤胶体在不同饱和度土壤介质中的释放与淋溶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饱和与非饱和填允土柞纵向淋溶研究方法,结合对流弥散模型方程(CDE)对穿透曲线的拟合计算,全面考察了土壤介质水饱和度、土壤水pH/离子强度、土壤孔隙水流速和十壤胶体颗粒大小对天然土壤胶体在实际土壤介质中释放、沉积迂移行为的影响.分别获取胶体扩散系数和阻滞因子值,定量说明实验中水化学、水动力学等条件的作用影响力.结果显示,介质不饱和条件不利于胶体的释放和淋溶;高pH和低离子强度条件对土壤胶体释放与迁移有利;淋溶过程的问断干扰,可以促使土壤胶体的增量淋溶释放;淋溶强度及胶体颗粒粒径大小,能够影响胶体穿透时间和穿透浓度峰值大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对不同浓度下小球藻、聚球藻及其混合藻的反射光谱进行测量,得到3组藻类在不同叶绿素a(Chl-a)浓度下的反射光谱,同时进行了Chl-a浓度测量。利用Matlab软件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径向基函数对得到的高光谱数据进行高光谱曲线拟合,在拟合结果基础上,提取小球藻在652nm处、聚球藻在609nm处以及混合藻在652nm和609nm处的光谱吸收指数(SpectralAbsorptionFeatureParameter,SAFP)建立了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单一小球藻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深度模型Chl-a=10.059e713.97H,聚球藻的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斜率模型Chl-a=3×1012K2+1×107K+56.555。并在对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研究基础上用光谱吸收指数对该两种藻的混合藻进行了Chl-a浓度分离。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Error,RMSE),除吸收峰对称度模型分离结果不太理想外,吸收峰深度分离模型、吸收峰斜率分离模型、吸收峰光谱吸收指数(SAI)分离模型的分离结果都很好,分离效果最好的为SAI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