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3.
4.
传统手机电池容量不够、充电宝易损坏、数据线漏电,种种问题屡见不鲜,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文通过介绍手机的发展历程,剖析太阳能的发展与太阳能充电的应用,将太阳能充电与无线充电和普通充电进行比较,得出研发太阳能手机的必要性与时代的需求性。太阳能手机的研发既方便了用户,也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健康问题成为热议话题,药用植物是我国制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且我国药用植物种植历史深远,在药用植物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医学和种植底蕴。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药用植物的药效部位可供使用的储量有限这一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人类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缩小了药用植物的生存范围,药用植物的储量和产量锐减,由此加重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对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可以为我国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和综合整治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大幅增加。"三分建、七分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能否长效运维管,切实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成为政府和群众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总结陕西省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适合省情的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启动。为编制《瀛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2012年6月以来对安康市瀛湖开展了多次实地调查。调查研究显示瀛湖水环境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湖区水质存在恶化趋势;二是湖区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湖泊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存在水华风险。根本原因是,入湖污染负荷增加逐渐超过湖库的环境容量,湖内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失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最后针对瀛湖当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和制约水环境改善的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外湖泊保护经验,提出了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沙化严重、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田环境恶化等问题,以提高该区土壤质量、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为目的,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花生连作(CK)、玉米连作(LC)、玉米-花生轮作(RC)、花生-玉米轮作(RP)4种种植模式下科尔沁沙地农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他3种种植模式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玉米-花生的轮作模式(RC)效果最好。且不同处理下土壤MBC/MBN、MBC/SOC、MBN/TN、MBP/TP的比值分别在8.67%~11.18%、38.42%~46.07%、35.07%~57.56%、20.63%~55.94%,其比值在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氮磷钾含量与土壤生物学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
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对土壤生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CK(膨润土3.6 kg/m~2)、YJ(膨润土3.6 kg/m~2+有机肥0.4 kg/m~2)、JG(膨润土3.6kg/m~2+玉米秸秆1.0 kg/m~2)、CT(膨润土3.6 kg/m~2+草炭1.0 kg/m~2)4个处理,研究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对科尔沁沙地花生连作根际土壤生化特性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润土与肥料配施显著增加了科尔沁沙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JG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花生产量。与CK相比,JG处理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58%、348%、64%,花生产量提高了10.91%;而CT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3)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具有相关关系。综上,在施膨润土3.6 kg/m~2条件下,配施1.0 kg/m~2玉米秸秆更利于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度,丰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土壤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钙质紫泥田水稻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钙质紫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分析了肥料的因素效应及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1)在试验施肥量范围内,水稻产量与肥料用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2)磷和氮的效应高,钾肥效应低;(3)棕紫泥夹砂田水稻合理施肥量为每公顷N 125~130 kg、P2O570 kg、K2O 0~30 kg,下湿紫泥田为N 85~90 kg、P2O555 kg、K2O 0~20 kg;(4)地下水位高、湿害严重,是下湿紫泥田生产水平低、施肥效果差的根本原因,改造途径是深沟排水、脱潜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