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空心菜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空心菜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吸附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采用LB转换式处理数据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①空心菜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硝态氮的亲和力(Km铵态氮<Km硝态氮),说明空心菜有优先吸收铵态氮的趋势,表明在实际净化水质过程中,若有足够的停留时间,空心菜对铵态氮的净化程度更高一些;②空心菜对铵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为0.001 85 mmol/(g·FW·h),对硝态氮最大吸收速率Vmax 为0.000 279 mmol/(g·FW·h),Vmax铵态氮>Vmax硝态氮,表明空心菜对铵态氮的净化速率要大于对硝态氮的净化速率;③当溶液中存在铵态氮时,空心菜对硝态氮的亲和力增加了2.5%,而最大吸收速率则减少34%,总的吸收能力降低,表明溶液中铵态氮的存在不影响空心菜根细胞膜上载体与硝态氮之间的亲和性,但影响载体对硝态氮的运转速度。  相似文献   
2.
任意分布参数的拖拉机半轴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四阶矩技术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具有非正态随机参数的拖拉机半轴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拖拉机半轴的可靠性的影响,为拖拉机半轴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EMD北海道地区50年降水及南方涛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木年轮δ18O资料有助于重建过去降水情况;利用EMD法分析北海道地区50年的降水情况及南方涛动指数(SOI)。[方法]利用北海道大学地球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的橡树树轮资料和NCEP公布的1953~2002年的SOI资料,采用EMD法对北海道地区的树轮的δ18O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的降水存在着3、6、11、22、33年的周期。对SOI进行EMD的分析发现,南方涛动同样存在着3、6、22、33、50年的周期;而SOI指数能够反映南方涛动现象。通过对比这两个EMD结果,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北海道地区的降水与南方涛动的周期尺度基本上是相同的,进而推测,北海道地区的降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南方涛动的影响。[结论]通过分析得到的北海道地区降水多时间尺度周期,对分析我国的降水资料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系是评价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要素,但快速、精确、无损确定根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目前生态系统评估中的瓶颈。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学技术,可以在无损状态下获取土壤中的根系信息。但是探地雷达检测和识别根系的精度受土壤含水量、根系含水量、根径大小、根系埋藏深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野外根系探测中适用性受限,为了探究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根系精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预埋根系的控制实验,根据探地雷达波速、振幅和根点反射系数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根点识别率及根点距离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1)根系探测中,探地雷达波速和振幅是判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重要参数;(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减小,雷达振幅趋于平缓;(3)不同土层深度上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增大,雷达振幅趋于激烈;(4)根点识别率与土壤含水量成负相关(P<0.05),土壤含水量为15%~25%时探地雷达对活根的识别效果最佳。本研究表明探地雷达可以作为植物根系生物量无损和快速测定、评估的方法,但在利用探地雷达测定土壤中根系时,应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