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熵视角下的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定时空特征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即时表现,既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结果,也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前提.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乡村生产活动无序度和乡村生产空间承载力2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量化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模型测度系统熵值,探析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并将该系统状态划分为3种类型.研究表明: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熵值为-0.431,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表现为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叠加;各区(县)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状态的稳定性在空间上以"T"字型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系统状态类型主要分为冲突矛盾型、临界警戒型与和谐共融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及其农户利用差异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受农户生计方式多元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工更为明显且呈多功能性,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及农户个体利用的差异性特征,既利于客观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资产价值,又能为合理设计农民新居内部构型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1 923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基础上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优势功能,进而辨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差异性。其结果为:按照二级分类体系,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分为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非农生产用地、附属用地4个1级地类,堂屋用地、圈舍养殖用地、院落用地等11个2级地类;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差异明显,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优势度达1.987 8),而兼业发展型农户优势功能不明显,具均衡性;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农户、非农多样化发展型农户、非农专业化发展型农户分别以服务功能(优势度1.873 0)、居住功能(优势度1.569 2)、非农生产功能(优势度2.387 9)为主导。农户生计方式与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势功能是相适应的,农民新居建设应根据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生计方式设计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省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和原理,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模型、趋势预测法及熵权法,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测算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休耕耕地规模.结果表明: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可休耕耕地规模为1 690.73万hm2,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耕地生态安全及休耕规模差异明显,休耕规模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北、沿海地区休耕规模大,西南、东北地区规模较小的分布格局.研究既突破了仅从宏观层面及粮食安全视角研究休耕规模的局限性,丰富和完善了探究耕地休耕规模的视角和方法,又为我国休耕规模分配和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及理论指导,有利于实现耕地休耕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村域空间网络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联结强度并将其作为连接边,将农村居民点作为节点,构建村域空间网络,识别中心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村镇规划和产业调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村域空间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特征,且中心点的重要度和辐射范围各异;据中心点的辐射力,兼顾村域环境和农户意愿,坚持"点面结合,散中有聚"的原则,将农村居民点优化模式分为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合并型和自然保留型4类,并构建"中心-基层"2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村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为丘陵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