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6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提供支撑,迫在眉睫,责任重大.文章对如何做好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相匹配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高水平的监测成果和服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资料收集、遥感监测、模型计算等方法,定量推算了神东矿区2005、2010、2015、2018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对不同侵蚀强度土地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神东矿区土壤侵蚀模数由3322.53 t/(km^2·a)降低至852.17 t/(km^2·a),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55.75 km^2,相当于矿区面积1/3还多,其中中度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346.89 km^2。整体来看,矿区土壤侵蚀模数降低,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土壤侵蚀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移,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高分遥感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所采用的遥感监测技术,为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探索和推广一种崭新、高效的方法。[方法]基于资源3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对准格尔旗2014年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半自动分类,并构建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对项目区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半自动分类结果和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反演结果,其野外验证精度达到90%以上,满足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高解析度和高精确度基础数据获取的需求。[结论]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植被覆盖度回归模型计算,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人工目视解译导致的成果误差,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数据获取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起,GIS技术开始应用于我国水土保持领域。该文是在GIS和RS的支持下,利用孤山川流域2012年9月高分辨率(0.38 m)航空影像、流域周边200 km范围内13个雨量站62 a的降雨数据、DEM(5 m)、以及土壤类型图等数据,结合孤山川流域特征,运用CSLE模型对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对侵蚀结果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孤山川流域年侵蚀总量为274.89万t,年均侵蚀模数为2 161.06 t/(km2·a),其中由微度到剧烈侵蚀的面积比例依次递减;随着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以及坡度的增加,其侵蚀程度越来越严重;另外土地类型为裸地、荒草地等的水土保持效益较差,其侵蚀程度明显高于流域年均侵蚀。  相似文献   
5.
田菲  马金辉  弥沛峰  屈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25-4727,4735
对白龙江流域武都段的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灾害数据和专家意见选取了高程、坡度、岩性、滑坡点密度、距断层距离、土地利用和NDVI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因子进行分组,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功能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性能。最终制作成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对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热环境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1、4、7、10月份的MODIS陆地表面温度产品(MOD11A2)、地表覆盖类型产品(MOD12Q1)为依据,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差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陆地表面温度(LST)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LST与不同下垫面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整个区域昼夜呈现出陆地表面温度随纬度递减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夏季白天,北方大部分地区陆地表面温度要比东南沿海地区高,晚上,则相反。(2)不同下垫面类型对陆地表面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整体表现为,白天,林地、草地、水体、耕地、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的陆地表面温度依次升高;黑夜,水体、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陆地表面温度依次降低。这种变化趋势和下垫面类型的热容量性质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玉杰  屈创 《中国水土保持》2019,(4):57-61,I0001
无人机遥感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在分析无人机遥感系统特点和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无人机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提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水土流失危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略  屈创  赵国栋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1):122-125,130
[目的]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有效、客观地反映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方法]采用CSLE模型、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格尔旗境内的皇甫川流域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结果]研究区2015年侵蚀总量1.38×10~7 t,年均侵蚀模数4 920.23t/(km^2·a)。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轻度和强烈次之。[结论]用C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综合考虑了降雨、土壤、植被、地形、措施等多项因子,可用于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