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超级早稻中嘉早17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量播种、培育壮秧、适龄抛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平衡促进、湿润管理、旱管培根、病虫杂草、统防统治等。  相似文献   
2.
武穴市位于鄂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产上以“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为主,各茬作物共生期长,生产季节安排紧,因此有效预防早穗的发生,是确保双季稻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介绍优质稻品种合丰占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播种、栽植、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稻轮作双免栽培模式的长期推广与应用,稻田耕作制度、栽培方式、水分管理、田间温室效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稻田杂草害日益突出,草相更加复杂,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和群落演替较快,现已成为免耕直播稻生产上的一大灾害。针对油稻轮作双免栽培模式下直播稻田杂草种群的变化特点、发生演替的原因及杂草发生的态势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SH31是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棉花核不育技术选育的两系抗虫杂交棉品种.2007年武穴市(属鄂东地区)作为优质棉品种引种试验,当年每hm^2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5104kg、2200kg.子棉和皮棉单产均居14个参试品种之首。2008年武穴市农业局在石佛寺镇观湖村张从斌0.17hm^2棉田进行了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在石佛寺镇观湖、龙坪镇朝阳、武穴办事处朱奇伍田地分别进行了6.67hm^2超高产栽培连片示范.并于10月9日分别通过了湖北省农业厅棉花专家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7.
武穴市是湖北省种植和养殖大市,估算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评估其土地承载力,探讨绿色种养的节约化肥潜力对实现武穴市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数据,估算了武穴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养分资源量及其化肥替减的潜力,并评估了当前土地承载力及土地承载力指数。结果表明,2020年武穴市产生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53.19万t,畜禽养殖95.33万头猪当量。秸秆和畜禽粪污养分资源理论可还田量(折纯)分别为1.19万、0.82万t,分别可替代武穴市当年化肥消费量的27.4%和18.9%,理论可实现化肥节约成本分别为6192.76万和4077.36万元,共计10270.12万元。2020年武穴市畜禽粪污氮、磷土地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80、0.48,目前畜禽养殖量没有超过武穴市土地承载力,但已接近氮承载力的上限。  相似文献   
8.
早稻、晚稻和中稻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阐明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及其差异,为水稻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2000—2016年各年份及田间试验、籼稻、目标产量最佳施肥处理等关键词,搜集了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网等数据库中发表的论文和结果。分析了早稻、晚稻和中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基于分析结果,于2016和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计算氮积累量,采用Logistic方程y = K/ (1 + ae–bt) 拟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过程,分析早稻、晚稻和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  【结果】  符合筛选标准的早稻、晚稻、中稻产量样本数分别为92、116、132个,氮素积累量样本数分别为55、56、55个,百千克籽粒吸氮量样本数分别为50、48、54个。试验省份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早稻、晚稻和中稻平均产量分别为7.40、7.84、8.67 t/hm2;平均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40.8、148.9、157.7 kg/hm2;平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为2.00、1.92、1.79 kg。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晚稻和中稻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移栽后28~54、24~54、30~63天,均在拔节期—灌浆期;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26、30、32天左右,表现为中稻 > 晚稻 > 早稻。早稻、晚稻和中稻氮素积累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早稻、晚稻、中稻氮素快速积累期分别在移栽后17~41、14~46、11~43天;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24、33、32天,中稻和晚稻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比早稻长。早稻、晚稻、中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为50.5~54.4、54.6~57.9、62.7~64.8 kg/kg,中稻显著高于早稻和晚稻;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1.4~47.8、56.1~58.8、61.8~62.1 kg/kg,表现为中稻显著高于早稻。  【结论】  早稻、晚稻、中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均呈“S”型曲线增长,但其特征值不同,中稻和晚稻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比早稻长,有助于吸收较多的养分,积累较多的干物质。3种水稻的产量水平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在施肥决策时应考虑早稻、晚稻、中稻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特点,中稻氮肥投入要比早稻和晚稻略高。  相似文献   
9.
<正>野生蔬菜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是蔬菜生产的重要补给源和后起之秀。野生蔬菜因其生长在野外地域广阔的生态系统,空气清新、环境无(或少)污染,集营养、安全、保健于一体,被誉为"有机绿色食品"而备受人们的青睐,野菜开始成为市场的新宠。为摸清武穴市野生蔬菜资源,切实保护物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武穴市野生蔬菜品种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希望能为各级政府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