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在陕西省和安徽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西农109进行栽培技术措施探索,为其在关中地区乃至黄淮南片冬麦区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农作物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通过探索不同播期、播量以及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对冬小麦西农109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调控影响,综合分析得出:10月10日播种、157.5 kg/hm2的播量与144~168 kg/hm2氮肥水平栽培措施更适宜西农109小麦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3.
小麦株高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株高及其相关构成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小麦品系"0911-46"与品系"42"杂交获得的F2及其衍生F2∶3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杨凌和乾县2种环境条件下对株高、穗下节长、基部第Ⅰ节长、基部第Ⅱ节长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 423.54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09cM。共检测到47个QTLs,涉及小麦1A、1D、2A、2B、2D、3A、4B、4D、5A、5B、5D、6B、6D、7A、7B、7D染色体。其中,有16个株高QTL,15个穗下节长QTL,8个基部第Ⅰ节长QTL,8个基部第Ⅱ节长QTL,单个QTL可解释0.29%~63.42%的表型变异。4D染色体上Xwmc473-Xwmc285标记区间内距Xwmc473标记2.07cM处,在F2和F2∶3的2种环境中都能检测到株高QTL,表现出世代间和环境稳定性。此外,在该标记区间还能同时检测到分别控制株高、穗下节长、基部第Ⅰ节长、基部第Ⅱ节长的QTL,表明这一标记区间是一个株高及其构成性状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4.
1993~1995年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整双列杂交,分析杂种粒重杂种优势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K型杂交小麦的粒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更为重要,高粒重属增效基因,对低粒重为部分显性。根据F2方差、遗传力、亲本增效基因携带、相关回归及杂种优势分析,母本对杂种的粒重起主导作用,存在明显的母本效应,随母本粒重的增加,出现正平均优势和正超亲优势组合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920”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K型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 )小麦不育系K7664A用不同剂量“92 0”(赤霉酸钾盐 )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每公顷叶面喷施 4 5 g“92 0” ,能提高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 ,延长柱头受粉能力持续时间 ,从而使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增加 ,喷施时期太迟或剂量太大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3轮机械混选,从UP363×WC457、UP368×Shailza和WH157×Bulk 1858 3个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中选育出5个具有不同粒重的品系。这些品系以及Sonalika品种之间进行除反交外的各种可能的杂交。粒重最重(65g)的品系几乎与最重的杂种相当。不同相联度亲本的杂种是等于还是低于中值取决于相联度,并因此表现出负的杂种优势或者无杂种优势。含有等位基因离散亲本的杂种粒重高,且具有高的正杂种优势。因此,等位基因的离散是杂种优势的主要原因。配合力效应受亲本中等位基因分布方式的影响。相联亲本表现出正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而离散亲本则表现出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小麦杂交育种的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小麦各种性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状群"的概念和性状之间存在着某种"常数关系"的推想,指出多数性状对于品种总体功能的作用都有两面性,不应片面地对单个性状"高标准严要求",也不能期望各方面性状在高水平上完全结合;育种目标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性状的标准问题,强调标准必须适当,以协调性状之间的矛盾,实现特定生态条件下品种总体功能的提高.指出对各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应针对其遗传行为和发生特点,把不同世代和不同生育时期的选择策略归纳为"早代去劣、高代选优;前期从宽、后期从严".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小麦光温敏“两系”材料育性转换、遗传学研究和生产利用现状,反映了国际上小麦“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源材料0911-3抗白粉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抗源材料091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0911-3为母本与极度感病品系1130-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分别以倒二叶病害严重度(MDS)和病程曲线下叶面积(AUDPC)为成株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911-3对白粉病的2种成株抗性指标的遗传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都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可以增强抗病性,显性效应为正向,感病基因具有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抗病性;分离世代以F2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为最高,MDS和AUDPC的遗传率分别为91.87%和92.22%.  相似文献   
10.
对大斑病不同抗性类型玉米自交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对玉米大斑病具有多种抗性表现型,受多基因控制的病斑数量型、分别受不同单基因控制的褪绿病斑型、褪绿点型及无病斑类型。国外学者已分别研究了感病自交系Htl基因控制的褪绿病斑抗性自交系和褪绿点抗性系B1138T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后的组织病理,他们发现病菌对不同抗性类型的玉米叶片的早期侵染阶段都是相似的,主要差异发生在病菌进入维管束后。病菌在感病玉米叶片的维管束中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