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1.
博优258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利用自选恢复系测258与不育系博A配组,于1998年晚造育成的感光型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0 cm左右,生长势强,茎杆粗壮,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23 d。2000年和2001年参加广西晚造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博优258比对照博优桂99增产3.0%和3.2%,增产效果显著,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博优258表现高产、优质、多抗,产量一般7 500 kg/hm2,高产的达9 750 kg/hm2,至今累计推广面积29.26万hm2,已成为广西晚造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八红优25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八红优256是用具有株高、穗大、茎秆粗韧优质多抗的新不育系八红A与其恢复系测256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籼中熟组合.具有植株高、穗大、茎秆粗韧、产量高、米质优、多抗、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桂A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以自选的95A为母本,自育的桂占为父本杂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特大穗优质籼稻不育系。桂A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而且植株高大,茎秆坚韧,抗倒伏,米质优,可恢复性好,配合力高,2003年通过广西区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措施对桂味荔枝落果裂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30年生‘石硖’龙眼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软件对结果母枝单元质量的6个变量和果穗性状的4个变量,与果实外观色泽和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落果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枝单元质量与挂树期果实外观色泽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而母枝直径与单果重为显著多项式相关关系,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宽度、果穗体积分别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极显著正单相关关系,果穗长度与果皮L*为显著多项式相关,果穗长度和果穗体积分别与落果率有极显著多项式相关;复叶数、小叶数、小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均与挂树龙眼保鲜效应无关。建议根据结果母枝质量分批次先后采收,将母枝单元直径0.87cm左右,果穗体积适中(V≈1 124.03cm~3),长度在36.67cm左右,叶色浓绿有光泽的果穗进行挂树延后采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概述野生稻种质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在提出高大韧稻的育种理论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回顾了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重点阐述了1980~1997年高大韧课题组直接利用优异野生稻种质进行高大韧稻育种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利用野生稻选育高大韧稻,首次成功向恢复系大规模地导入野生稻细胞核基因,获得野栽型强优恢复系。共获得测25、测253、测781、测258、测1012等5个优良恢复系,育成17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其中博优253为国家审定品种。将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引入恢复系,拓宽恢复系遗传背景。选育遗传背景特异的优良恢复系是新恢复系选育的有效途径。[结论]高大韧稻育种是今后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特优359是广西大学利用龙特浦A与自选恢复系测359配组育成的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桂南作双季早稻种植.介绍了特优359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