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0篇
  5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方针,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林业厅从1991年5月开始着手做了一些森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准备工作.对这项工作,目前反响比较大,议论较多.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现在迫切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调整的自觉性.下面,根据我们调查研究掌握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是中国生姜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此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菌体短杆状,在TZC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出现白边较宽和白边较窄的两种菌落。菌系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中国的姜瘟菌主要属生理小种1号,生物型属II、III、IV。此病害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雨水多、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中国植病工作者对此病害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姜瘟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8型菌引起的猪胸膜肺炎中里雅臣等自从1975年初次报导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AP)感染症在日本发生以来,相继在各地都有发生,对猪场来说AP感染症已成为最重的呼吸器官感染症之一.1992年10月在...  相似文献   
5.
马传贫是反转录病毒科马传贫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最早于 184 3年在法国发现 ,1974年在委内瑞拉召开的国际马传贫座谈会上决定 ,将琼脂扩散试验作为国际通用诊断方法。大庆市万宝环卫站在应用琼脂扩散反应检疫马属动物时 ,除发现了特异性反应沉淀线外 ,还发现了非特异性反应沉淀线和弱阳性反应沉淀线 ,后两者给确诊该病带来了困难 ,下面就此谈一下认识和改进措施。非特异性反应沉淀线在放大镜下观察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与标准阳性血清沉淀线交叉且向外延伸 ;另一种是沉淀线粗而不清晰。出现非特异性反应说明抗原中的其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省区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采集的24株细粒棘球蚴,用线粒体DNA的CO1基因和ND1基因结合rDNA的ITS2测序,调查了不同地区分离株基因型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均为普通羊株(G1基因型);CO1基因序列的变异率为0~0.8%,ND1基因的变异率为0.1%~0.7%;青海分离株ITS2序列的变异率为0.4%~3.1%;2株青海省西宁市和1株甘肃省武威市分离株分剐在C01基因和ND1基因序列不同位点发生的1处核苷酸非同义替换,导致1个编码的氨基酸替代。研究表明,我国上述3省、区部分区域存在的细粒棘球蚴属于同一株(G1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谷氨酰胺(Gln)对夏季水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育成期水貂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16只公貂,16只母貂),水貂单笼饲养。对照组水貂饲喂不添加Gln的基础饲粮,试验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2%、0.4%、0.6%和0.8%Gln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4%和0.6%的Gln可显著提高母貂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添加0.4%的Gln可极显著提高水貂的平均日增重(P<0.01),并显著降低水貂的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Gln对水貂血清葡萄糖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0.4%和0.6%的Gln可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2%和0.4%的Gln可显著提高水貂血清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但对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0.4%和0.6%的Gln可显著降低水貂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1),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综合各项指标,夏季高温条件下,育成期水貂饲粮中Gln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8.
人兽共患寄生虫种类多、宿主广泛且危害严重。血吸虫病、棘球蚴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等是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和家畜饱受寄生虫病的危害,这对公共卫生和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群是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综合防控策略中,疫苗的使用是切断循环链、控制乃至消灭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理想和有效途径之一。选用高效的抗原筛选方法挖掘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是开发疫苗的前提和关键。抗原筛选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研究者发掘出了更多新抗原和保护性多肽。现有的抗原筛选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粗抗原筛选法、cDNA文库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技术联合筛选法。很多抗原筛选的方法是伴随寄生虫疫苗研究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粗抗原筛选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相互反应的免疫学原理而设计的,此方法筛选的天然抗原可引起机体较强的免疫反应;cDNA文库筛选抗原的优势在于筛选更有针对性,所以候选产物的成分更单一、明确;蛋白质组学筛选法是基于质谱而兴起的一种筛选技术,它既可对未知蛋白组分进行鉴定,还可对鉴定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在未知分子的发现和功能特殊的靶分子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及多组学联合筛选技术使得抗原筛选逐步进入了多维、立体的筛选模式,也使得候选抗原及其表位的功能研究更加深入,这为基因工程疫苗和多肽疫苗候选分子的筛选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晋糯205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虽然最早起源于中国,但我国对糯玉米杂交种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特用玉米加工业的蓬勃兴起,对特用糯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供小麦育种迫切需要的抗源及优异材料,我们从25个省(市、区)有关单位搜集了国内小麦资源3,600多份,分期分批在郑州进行田间试验,并在特定地区(如锈病、白粉病、干旱地区)进行异地鉴定。田间试验鉴定方法,系按各省材料顺序排列,双行区,每第20区设一对照品种7023。病害鉴定方法:第一种,设诱发行接种,条锈病诱发行种植感病一号,叶锈病诱发行种植郑州681,分别接入条锈18、2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