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酸值浸出米糠毛油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脱蜡、脱胶、脱酸和脱色,研究高酸值米糠油色泽与精炼工艺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脱胶阶段高温90~100℃、时间58 min,获得的油脂色泽较好;脱酸阶段高温淡碱工艺获得的油脂色泽较浅;吸附脱色阶段在时间为120~130 min、温度为90~100℃、吸附剂用量为油量的4%时,油脂色泽较浅。  相似文献   
2.
介绍粮食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完善、教学模式的深化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新模式的探索及设立、应用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及培养等方面,探讨应用型粮食工程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肇立春  李哲  高路 《农业机械》2012,(18):45-46
高酸值稻米油经草酸与磷酸辅助脱胶后,通过钼蓝比色试验验证获得了理想的脱胶效果,同时油脂的色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针对草酸处理过的脱胶油,通过试验研究最佳碱炼工艺条件,以获得较好的AV,为后续脱色环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米糠油由于解脂酶的作用导致其酸价高、色泽深且精炼困难,由于化学脱酸存在精炼率低、助剂残留、炼耗高及副反应多等诸多弊端,使物理法蒸馏脱酸针对高酸值米糠油精炼优势凸显。研究了蒸馏脱酸的精炼效果,考察了脱酸后酸值、色泽的变化。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了米糠油蒸馏脱酸的工艺条件。正交试验以真空度、蒸馏温度和蒸馏时间为因素,获得的最佳条件是真空度90 kPa,时间1.7 h,蒸馏温度215 ℃。   相似文献   
5.
肇立春 《农业机械》2011,(26):44-45
稻米油是一宗脂肪酸组成合理、营养价值很高的油脂。但由于解脂酶的存在使多数稻米油具有较高的酸值,从而使稻米油脱色困难。本文研究了脱胶工段的草酸与磷酸脱胶工艺条件与工艺效果,对比得到较好质量的脱胶油,为脱色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谷维素的损失,利用磷酸和草酸辅助水化脱胶,再联合碱炼脱酸、蒸馏脱酸两段脱酸工艺对米糠油进行脱酸。以谷维素含量、米糠油脱酸率和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米糠油碱炼脱酸最佳条件为碱炼温度50℃、碱炼时间22.5 min、碱液浓度22°Be′;蒸馏脱酸最佳条件为真空度98 kPa、蒸馏温度225℃、蒸馏时间80 min。此条件下米糠油脱酸后的酸价为0.50 mg KOH/g,谷维素含量为2.06%。  相似文献   
7.
植酸盐水解制取的肌醇,是维生素B族之一,有良好的生理与保健作用。为了提升植酸盐的水解率,选用脱脂米糠为原料,引入离子交换技术吸附植酸,再用烧碱做洗脱剂,可以得到较多的植酸钠。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了植酸纳提取肌醇的水解工艺条件。正交试验以吸附液流速、洗脱液流速和洗脱液浓度为因子,结果显示,提取的最佳条件是吸附液流速1 mLmin,洗脱液流速2 mLmin,洗脱液浓度5.5%的NaOH溶液。   相似文献   
8.
大豆磷脂酰胆碱(PC)是由三甘油酯分子上的磷酸与胆碱等基团结合而成的一类脂类物质,其生理功能多样高效,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为了提升产率,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精制法提取粉末磷脂,然后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优化了乙醇浸提法的工艺条件。正交试验以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和蒸馏温度为因子,结果显示,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45 ℃和蒸馏温度35 ℃。   相似文献   
9.
10.
高酸值稻米油因AV较高而颜色加深,常规脱色工艺脱色效果不佳。本文以脱胶、碱炼后的稻米油为原料,以草酸和白土、活性炭复合脱色剂为试剂,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对稻米油进行脱色正交试验,研究了高酸值稻米油草酸辅助复合脱色剂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