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通过常规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从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肠道中分离鉴定出1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酸菌菌株;该分离株对酸、胆盐、蛋白酶具有良好耐受性,但对温度耐受能力较差;分离株培养上清液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抑菌圈直径为1.12~1.22 cm,不同培养时间的抑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株在培养24、32、40、48和56 h时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167.24~184.45 mg·L-1,不同取样时间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服胞外多糖20 d后黑鲷血液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素浓度、淋巴细胞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该分离株为产胞外多糖的明串珠属乳酸菌,可作为开发海水鱼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2种不同蛋白分离方式对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白鲢背部肌肉、漂洗鱼糜蛋白和ISP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模式、粒径分布、Zeta电位、保水性、乳化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白鲢背部肌肉相比,ISP分离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损失,而漂洗鱼糜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减少;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与背部肌肉的蛋白质组成相比,漂洗方式会使鱼肉的40 kDa原肌球蛋白(TM)、50 kDa肌钙蛋白(TN)和25 kDa肌球蛋白轻链(MLC)消失,而ISP蛋白分离法没有造成明显的组分损失。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方面,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范围较漂洗鱼糜蛋白广,而Zeta电位二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漂洗鱼糜蛋白其持水性显著高于ISP提取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乳化活性指数(EAI)显著低于漂洗鱼糜蛋白,但其乳化稳定指数(ESI)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的表面疏水性(S0-ANS)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综合分析可知,蛋白分离方式会显著影响鱼肉蛋白质的组成,且ISP蛋白分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肉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