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将温室雨水利用的理念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引入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来监测土壤情况,根据作物土壤含水量数值的变化,以组态王为平台,设计了温室雨水自动化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的土壤含水量值变化范围,决定是否需要灌溉。同时,利用计算机C++语言设计了作物土壤相对含水量查询系统,可准确查询作物所需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适宜空气湿度、不同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值等,同时也为温室雨水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参数依据。最后。针对系统进行了灌溉试验,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温室作物在北方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温室中设置了太阳能墙体辅助加温系统,而散热系统是加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影响散热系统性能主要结构参数的主要因素,简化模型并选取该散热系统的管径、管间距、流体温度为研究对象,各采用3个水平参数,采用正交法进行实验,基于CFD进行数值模拟,初始条件为:内部温度10℃,外界空气温度-15℃,2m深土壤温度13℃。结果表明,1土壤500mm深处温室地温变化不明显,气温和土壤表面温度变化比较大;2加温之后90min内温度急剧上升,随后的30min内温度呈缓慢上升趋势,温度场逐渐均匀,温度大约提高了6℃,与不加温温室相比空气温度提高了5~6℃,土壤温度提高了3℃左右;3在选用同样管数条件下,影响室内温度的主次顺序为:温度、管间距、管径,最佳结构参数确定为管径22mm、管间距200mm。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不同叶色部位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期开展‘麦缘锦楸’叶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及灰楸对应部位叶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7个候选基因(CfUBC、CfActin11、CfPP2A、CfMADH、CfGADPH、CfEF-1及CbuActin)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软件对内参基因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分析了‘麦缘锦楸’和灰楸不同叶色部位中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的表达模式,验证了上述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麦缘锦楸’和灰楸叶片中均具有作为内参基因的性能,其中,CfMADH和CfEF-1在不同叶色部位的表达量最稳定,CfGADPH和CfActin11次之,CfUBC最差。以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验证内参稳定性发现,单独或组合使用CfEF-1及CfMADH为内参基因时,CfGES的表达差异与转录组数据趋势一致。[结论]单独或组合使用CfMADH和CfEF-1来校准‘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的基因表达量,可显著提高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