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YG6硬质合金渗硼层厚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合适的渗硼层厚度,使硬质合金既保持一定的硬化层,又保持较高的抗弯强度,采用改进了的B4C质量分数为25%的渗硼剂配方,对YG6硬质合金进行了固体粉末表面渗硼试验。加热温度900~1000℃。渗硼时间2~6h。渗硼后在XJG-05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合金组织,测量渗硼层厚度及其显微硬度。以三点弯曲法进行弯曲试验,测量试样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渗硼温度的升高及渗硼时间的延长,试样渗硼层增厚。不同工艺条件对试样表面硬度和抗弯强度影响不大,但渗硼层过厚使其抗弯强度下降。渗硼层厚度为20~40μm时,试样抗弯强度达990~1170MPa;超过40μm时。其抗弯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 Ni- P化学镀工艺为基础 ,通过对 Ni- W- P化学镀工艺的均匀设计试验、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和优化 ,及不同温度和 p H镀液的施镀试验 ,得到了一种化学镀 Ni- W- P合金新工艺。镀温 70℃、p H7.5为最佳施镀条件 ,此时镀速大于 17μm.h-1,镀液稳定性大于 6 min,得到的镀层表面光亮、致密、无小坑。镀层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镀层镀态硬度 86 5 HV,经 4 0 0℃ ,1h热处理后硬度为 15 6 6 HV,其硬度和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化学镀 Ni- P合金工艺镀层  相似文献   
3.
Ni-P-SiC复合镀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提高镍磷镀层的耐磨性 ,在普通镍磷化学镀的基础上 ,进行了 Ni P Si C复合镀及磨损试验。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复合镀工艺的主要因素 ,活性剂、Si C、温度、p H值和稳定剂进行了优化 ,同时就各因素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一组最佳 Ni P Si C施镀工艺参数 :活性剂 0 .15 g.L-1,Si C12 .5g.L-1,施镀温度 90℃ ,p H值 4 .6 ,稳定剂 0 .5 5 mg.L-1。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工艺稳定 ,获得的镀层光亮、致密、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4.
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优化复合镀Ni-P-MoS2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获得质量优良并具有减磨、自润滑特性的镀层, 以化学镀Ni-P工艺为基础,进行了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MoS2加入量、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其用量与镀速、镀层中MoS2粒子含量的关系,以及温度、pH和搅拌方式对复合镀工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45mg·L-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 mL·L-1,镀液中MoS2粒子(d=1~7μm)质量浓度ρ(MoS2)12 g·L-1,镀液pH 4.4,施镀温度84 ℃,间歇搅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镀液性能稳定,镀层外观光滑平整,镀层内MoS2粒子分布较均匀,镀速v最高可达12 μm·h-1,镀层中MoS2粒子体积分数φ最高可达11%;该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永磁弹簧、滑轮组和类行星轮系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绳索驱动变刚度机器人肘关节。阐述了关节中应用的原理和样机整体结构设计。利用模型间静力学关系和雅可比矩阵推导得到关节的刚度模型,并给出了关节刚度随磁弹簧刚度和关节位置变化规律。以变刚度关节的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变刚度肘关节的刚度与位置解耦控制器。通过变刚度关节的刚度和位置解耦验证实验,验证了解耦控制器的准确性。通过轨迹跟踪实验,给出了关节刚度变化对关节位置控制的影响规律。本文提出的绳驱变刚度肘关节具有更轻的质量与结构,较好的刚度变化性能与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