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Indel标记鉴定‘豫甘3号’结球甘蓝种子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InDel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豫甘3号"杂交种进行了纯度快速鉴定。从395对InDel引物中筛选出6对具有双亲互补条带、差异明显的引物,分别是BrID101201,BrID90436,BrID90043,BrID101009,BrID10229和BrID101085。用该6个标记对126株‘豫甘3号’杂交种进行纯度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纯度分别为94.4%、96.8%、96%、96%、96%和96%,其中122株的鉴定结果完全相同,鉴定结果一致率达到96.8%。因此,筛选出的6个InDel标记均可用于结球甘蓝‘豫甘3号’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
<正>豫西山区利用育苗春栽进行大白菜杂交制种,平均每667 m2种子产量达100 kg,效益达4 000元。近几年,我国大白菜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hm2(3 000万亩)左右,按照每667 m2用种量150 g计算,种子年需求量约450万kg。随着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的进步,豫西山区从以南阳地区露地越冬为主的制种方式,逐渐发展到济源等西部山区的育苗春栽杂交制种方式。济源等西部山区属暖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和转基因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 RT-PCR试验结果表明,甘蓝B基因AP3在雌蕊(心皮)发育初期异位高表达,C基因AG3在发生心皮化的雄蕊部位异位高表达,这可能导致了甘蓝Ogura胞质不育系线粒体同源转化的发生。而拟南芥转基因试验表明,线粒体定位表达载体p3301-ATP-ORF138能导致拟南芥雄性不育的发生,这说明orf138基因是发生线粒体同源异型转化的甘蓝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定点抽样方法,对郑州地区土壤、灌溉水以及蔬菜中重金属Cd及Pb进行检测,研究栽培土壤和灌溉用水对蔬菜产品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Cd和Pb含量与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萝卜中Cd和Pb的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油麦菜中Cd和Pb的富集量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灌溉用水中Cd和Pb含量与小白菜中的含量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与其他几种蔬菜Cd和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油麦菜中Cd除外)。同时还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方法,探讨了郑州地区6种蔬菜受Cd和Pb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有4种蔬菜基本属于清洁水平,而菠菜和生菜开始遭受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能够产生抗虫皂苷的高抗小菜蛾资源G 型欧洲山芥(Barbarea vulgaris R. Br.)B44 为材料,利用RACE 技术克隆出皂苷合成关键酶beta–香树脂合成酶的基因(Barbarea vulgaris beta-amyrin synthase,Bv-beta-AS)。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为2 289 bp(GenBank 登录号JQ172795),推导其编码762个氨基酸;在基因组水平上长度为4 107 bp (GenBank 登录号JQ172796),含有15 个内含子。Bv-beta-AS编码的氨基酸具有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即DCTAE 序列和QW 特征序列,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74%。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欧洲山芥在小菜蛾诱导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受虫害诱导时上调表达,但是上升到12 h 达顶峰后随时间推移呈回归的趋势。从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上推测,Bv-beta-AS 可能是抗虫皂苷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辣椒BES1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S1基因是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为了解辣椒中BES1基因家族功能,以已测序辣椒CM334为试验材料,根据已公布辣椒基因组数据,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BES1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基因结构、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基因表达模式和生物非生物胁迫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有9个候选BES1基因,根据BES1基因结构可将其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 2大类,Class Ⅰ 和 Class Ⅱ 在结构上差异较大。辣椒BES1编码蛋白介于181~713个氨基酸范围内,分子量为20.22~78.23 kDa,等电点介于5.48~9.23。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辣椒BES1基因在辣椒中表达具有差异性。在脱落酸、低温、高温、茉莉酸甲酯和疫病胁迫下CA04g20150和CA12g17430均被诱导上调,表明其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BES1基因家族调控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白菜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功能,以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抗感根肿病DH系为材料,在对大白菜BrCOX11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大白菜BrCOX11基因编码区大小为861 bp,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收录的COX1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非常高,属于COX家族;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大白菜BrCOX11与芸薹属、拟南芥属及萝卜属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棉花属、胡萝卜属和黄瓜属等亲缘关系较远;大白菜BrCOX1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通过分析BrCOX11基因表达发现,BrCOX11基因的表达量和大白菜的生长时期有关系,在果荚中表达量最高;在根肿菌侵染后的根部组织中表达上调,而在根肿菌侵染后的叶片组织中表达下调;在保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16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覆盖辣椒12条染色体的152对SSR引物,经过不同材料的筛选,从中挑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稳定性好的17对SSR引物,利用其对来源不同的169份辣椒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32和Phylip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71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香农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2.176 5、1.629 1、0.360 2、0.834 7、0.549 6、0.310 6,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利用UPGMA方法对169份辣椒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材料聚为7类。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Ca CBF1A基因在辣椒抗逆机制中发挥的功能,对辣椒Ca CBF1A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以豫椒101为材料,根据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辣椒基因组c DNA中获得CBF基因Ca CBF1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具有一个完整的ORF(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Ca CBF1A编码的蛋白质包含保守的AP2 DNA结合域。对其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其定位在叶绿体中,存在跨膜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低温、高温和盐胁迫均可诱导Ca CBF1A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量在迅速达到峰值后又降低,说明Ca CBF1A是一个逆境胁迫快速响应基因,推测其在辣椒抗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豫甘1号’是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春季早熟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早熟,不易先期抽薹,适应性强,抗病毒病、黑腐病和霜霉病等。叶球圆球形。定植后60 d左右成熟,商品性好,质地脆嫩,风味佳,净菜产量73.6 t ·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