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旱半夏立体种植丰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又名麻芋头、三步跳、野芋头,它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为中药常用品种。近年来,因农田建设和除草剂的使用,加上长期盲目的采挖,造成野生资源逐渐减少,随着饮片配方和医药工业需求量的增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目前正值  相似文献   
2.
郑晓红  张萍  陆姗姗  沈婷  陈士亮 《蔬菜》2020,(10):37-39
为切实解决上海生菜生产中普遍存在腐烂病害难以防治、菜农过量用药和滥用农药,以及在种植方面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绿色生产水平较低的问题,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在生菜生产过程中开展了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探索和示范。通过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缓解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大大降低了土传病害和生菜腐烂病害的发生,还对周边地区的绿叶菜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指导与借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具有繁殖系数高、高蛋白、抗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等优点,适宜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多年来以野生大豆作为父本与栽培大豆杂交的品种居多,作母本与栽培大豆杂交,技术难度大,不易成功。承德市农林科学院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自 1985 年利用高蛋白野生大豆作母本与栽培大豆杂交获得成功以来,30 多年间,一直致力于种间的回交改良工作,陆续开发了一系列承豆号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系),拓宽了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后续将继续创制具有 25%~100% 的野生大豆细胞质新种质材料,促进冀北地区春播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同时集成春播大豆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新技术示范推广与技术示范区建设,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此,从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大豆育种的历史沿革、已经审定的品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在野生大豆育种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立忠  陈相浩  刘军  陈士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22-7723,7738
当前,茶叶在我国南方广为种植,在北方则较少见。但位于泰山北麓的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一带与我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极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长清区开展的"南茶北引"试验如今已取得一些成效,茶叶种植逐渐成为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阐述了长清区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其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和科技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荚粒是大豆主要的收获器官,直接影响鲜食大豆品种审定和产品出口。然而,荚粒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目前主要集中在加性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发掘方面,对上位性QTL及其互作效应报道甚少。鉴于此,通过鉴定大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2年4种环境条件下鲜荚和籽粒的长度、宽度、重量等相关性状,发掘控制其上位性QTLs,并研究其互作效应,结果发现,8种测试性状共检测到321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涉及所有染色体,构成复杂的上位性QTLs互作网络,其中包括144对正向效应和177对负向效应QTLs,并以13号染色体分布数量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4对“一因多效”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且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间的互作贡献率为1.89%~4.85%,高于其与环境互作贡献率,说明遗传因素为主;上述34对QTLs涉及18条染色体,其中包含定位区间一致的23对“一因多效”QTLs,并有6组上位性QTLs以“一对多”方式发挥功能,16组以“一对一”方式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不仅为实现大豆荚粒性状精准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并为进一步揭示大豆荚粒性状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2010、2015、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揭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利用耦合主成分分析法和云模型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对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京市2015—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明显,以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水域对耕地面积的补给为主.其中,建设用地扩张集中于浦口区东部,水域面积减少主要位于高淳区西部.(2)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景观格局呈现出相应演变特征.相较于2010—2015年,区域景观结构在2015—2018年的变化幅度更大.(3)2010—2018年南京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于中级承载水平且随时间推移略有提升,这与南京市重视耕地资源保护、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息息相关,但人口压力与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的相对滞后使得资源问题和大气污染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不同蔬菜生长的微生物肥料组合,作者以芥蓝、生菜和鸡毛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微生物肥料组合对蔬菜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微生物肥料组合对蔬菜的长势、产量及品质产生了不同影响。其中迪尔乐-咊佰康(Ⅱ型)微生物肥料组合处理芥蓝产量最高,生菜和鸡毛菜产量亦较高;该处理3种蔬菜的长势均较好,虽略不利于芥蓝与生菜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但其Vc含量较高。综合各方面表现,推荐迪尔乐-咊佰康(Ⅱ型)微生物肥料组合在绿叶菜和芥蓝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境内河湖交错,水系纵横,是江苏省北部的农业大市。研究其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基于200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对2000—2018年淮安市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研究其驱动力。2000—2018年耕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减少面积主要集中在清江浦区北部,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相互转移面积较多。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第三产业是耕地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淮安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更加重视保护耕地资源,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菌核病不同发病率的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探讨土壤真菌与小核盘菌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菌核病发病率不同的菜田土壤中,小核盘菌使土壤真菌丰富度Sobs指数显著下降、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以及Beta多样性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重度组中特有蛙粪霉门(Basid...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橘红心大白菜育种及种质资源、营养品质、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