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名红  陈学军  熊立 《种子》2007,26(5):4-7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影响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方便稳定地获得适合于ISSR-PCR扩增的高质量百合基因组DNA,以卷丹百合为试材,在传统的CTAB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百合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降解现象,OD260/OD280值在1.7~2.0之间,用于ISSR-PCR扩增时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都很好,说明DNA纯度和产率完全满足百合ISSR-PCR扩增分析的要求,为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给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分析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及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地道性分析、辅助选择育种、种子种苗鉴别和优良品种培育等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灯盏花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对灯盏乙素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2、甲醇浓度为80%和超声时间为30 min的提取方案最优,其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19%和2.46%,加标回收率达到了99.88%.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后的灯盏乙素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VORTEX模拟模型的产生和特点,同时综述了国内在小种群保护上所做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百合DNA为材料,对影响其RAPD反应体系中的6个主要因素(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引物、dNTPs、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百合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L)为:40 ng模板DNA,1.5 mmol/L Mg2+,1.0 U TaqDNA聚合酶,1.0μmol/L引物,200μmol/L dNTPs,引物E 13的最适退火温度为37.3℃.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应用RAPD技术鉴定百合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种口通常分为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方面:生活史,包括动物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等;种口结构,包括群结构(年龄和性别)和群大小等。种口变动就是这两个不可分割方面的变化。种口变动不仅影响到群居动物的种口结构(群的大小和组成),还影响到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主要综述了种口变动对群内亲缘结构的影响,以及决定群内与亲缘相关行为出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以其灵敏、简捷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着重对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半定量RT-PCR法在基因表达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当前鸟类迁徙方式的主要理论及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主要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结合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现状,提出将环志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用卫星跟踪技术来研究鸟类的迁徙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于百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有效引物,利用48个RAPD随机引物,对百合属的黄天霸、西伯利亚、兰州百合和川百合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8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8条引物在4个样品中共扩增出112条DNA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69.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条带。该研究为应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别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