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白沙蜜栗一号小南瓜是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以NY-8为母本、TG-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7~9节,瓜扁圆形,果皮和瓜瓤橙红色、有光泽,横径16.5~17.8 cm、纵径15.2~15.8 cm,单瓜重约1.5 kg;座果率高,品质粉质、香甜,抗白粉病和病毒病;每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在免疫学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提高,对外伤性脾破裂沿用的脾切除术也有了新的看法。许多学者证实,脾切除后易发生凶险感染。现在普遍认为,对于生长期儿童的脾外伤,都应持保留脾脏功能的态度。但对成人脾外伤的脾保留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成人脾切除后罹病的危险性少得多,实际上几乎无何影响,所以成人脾外伤  相似文献   
3.
本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鉴于临床报道尚少,故我们参阅有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在排除类症后初步诊断为马的皮肤真菌病,并经  相似文献   
4.
自五十年代以来,脾切除术后发生难以防御的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外伤性睥破裂已改变了沿用处理方法,通过脾修补术而能成功地保留脾脏,此外,尚可用脾部分切除致脾动脉结扎术保留脾脏。但外伤性脾破裂出血多,来势凶猛,患者多处于危重状态。为了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止血保留脾脏,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  相似文献   
5.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华贵栉孔扇贝不同壳色后代早期发育阶段性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华贵栉孔扇贝的产量以及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利用同一养殖群体中的橙色、褐色、橙褐色个体为亲本,采用个体间随即交配的方法,于2008年10月14日、16日和18日分批建立了橙色、褐色、橙褐色三个不同群体。为了减少环境效应,自受精卵孵化开始,三个群体一直被培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在受精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及稚贝生长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就孵化率而言,橙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褐色的最低,分别为97.5%、92.6%和91.3%;就幼虫存活率而言,橙褐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色的最低,10日龄时分别为67.0%、43.8%和16.0%;就幼虫期生长而言,褐色生长最快、橙褐色次之、橙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9.49μm、8.30μm和7.73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8.18μm、7.17μm和6.61μm,且壳长比壳高生长得快;就稚贝期生长而言,橙褐色生长最快、橙色次之、褐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64.6μm、58.6μm和49.0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78.6μm、70.5μm和59.5μm,但壳高比壳常生长得快。很明显,华贵栉孔扇贝的壳色与其生长、存活有密切的联系,这为其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杰  雷驰宙  陈伟洲 《水产科学》2012,31(8):449-453
以牡蛎和龙须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阶段不同投放比例的室内模拟混养试验,试验周期均为4周,各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龙须菜单养组、牡蛎单养组、牡蛎龙须菜低密度混养组、牡蛎龙须菜中密度混养组和牡蛎龙须菜高密度混养组,其中除对照组和龙须菜单养组外,各试验组牡蛎密度均为27只/m3,第一阶段龙须菜密度分别为:0,47,0,47,94,188g/m3,第二阶段龙须菜密度为:0,158,0,158,316,854g/m3。定期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试验组与未投放牡蛎的试验组水体氮、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第二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各试验组磷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混养组的磷酸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与牡蛎单养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3%、30%,说明龙须菜明显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混养系统氮、磷利用更为合理,其中龙须菜854g/m3,牡蛎27只/m3的高密度混养组投放密度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温度(14℃、17℃、20℃、23℃和26℃)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条件下培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观察测定其生长及藻体生化组分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6℃,最适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温度高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脆江蓠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要比高温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30,在此盐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RGR,盐度低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高盐度培养条件下脆江蓠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强于低盐度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胡忠继 《安徽林业》2010,(4):104-105
栎实,壳斗科栎属乔木植物,分布我省各地,尤其是大别山区的天然林及天然次生林中极其广泛。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单宁、油酸、亚油酸等成分。具有食用、药用、工业用等多种用途,但这种工艺尚未形成,本人在基层工作二十多年,成功地提取了大量的栎实粉,此粉可制作粉皮、  相似文献   
10.
氮和磷是近海网箱养殖系统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为探究深澳湾表层底质沉积物中氮磷等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于2007年和2008年对粤东深澳湾表层底质沉积物中凯氏氮和总磷的含量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凯氏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33-2.038 mg/g,无显著性季节差异,但空间变化很明显;总磷的变化范围为0.042-2.085 mg/g,无显著性季节差异,但2007年底质中的含量明显高于2008年,且空间差异明显。在对深澳湾进行底质采样调查的同时也对达濠高位江蓠养殖区进行了调查,同时比对其他学者对柘林湾养殖区的研究数据,发现深澳湾养殖区氮磷含量要低于以上两处养殖区,且深澳湾底质中氮磷的含量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密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