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纳滨对虾28.5D血蓝蛋白的降解新片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旺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Hbrio parahaemolyticus)12h后,血清中新增一种28.5kD的蛋白(命名为p28.5)。经MALDI-TOF/MS分析,其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kD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研究显示,p28.5蛋白不仅可与抗血蓝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与对虾抗感染能力呈正相关。由此推测,p28.5蛋白应该是对虾感染病原菌后产生的一种28.5kD血蓝蛋白降解新片段,其可能是血蓝蛋白发挥免疫学功能的一种新方式的产物。[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25-430]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在胰蛋白酶诱导下可表现出一定的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其酚氧化酶活力单位显著上升。同时,其活性可被D-半乳糖、α-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和N-乙酰神经氨酸不同程度地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67%、100%、33%、33%、67%和100%。血蓝蛋白与胰蛋白酶孵育后经SDS-PAGE分析和L-Dopa显色,其75 kDa单体呈明显的棕褐色,添加抑制剂N-乙酰神经氨酸之后,其显色强度显著减弱。由此进一步证实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在胰蛋白酶诱导下确实具有酚氧化酶活性,其活性可被不同的糖所抑制,其发挥活性的单体为75 kDa单体。  相似文献   
3.
白沙蜜栗一号小南瓜是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以NY-8为母本、TG-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7~9节,瓜扁圆形,果皮和瓜瓤橙红色、有光泽,横径16.5~17.8 cm、纵径15.2~15.8 cm,单瓜重约1.5 kg;座果率高,品质粉质、香甜,抗白粉病和病毒病;每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  相似文献   
4.
自五十年代以来,脾切除术后发生难以防御的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外伤性睥破裂已改变了沿用处理方法,通过脾修补术而能成功地保留脾脏,此外,尚可用脾部分切除致脾动脉结扎术保留脾脏。但外伤性脾破裂出血多,来势凶猛,患者多处于危重状态。为了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止血保留脾脏,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对脾脏在免疫学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提高,对外伤性脾破裂沿用的脾切除术也有了新的看法。许多学者证实,脾切除后易发生凶险感染。现在普遍认为,对于生长期儿童的脾外伤,都应持保留脾脏功能的态度。但对成人脾外伤的脾保留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成人脾切除后罹病的危险性少得多,实际上几乎无何影响,所以成人脾外伤  相似文献   
6.
本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鉴于临床报道尚少,故我们参阅有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在排除类症后初步诊断为马的皮肤真菌病,并经  相似文献   
7.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海藻的影响已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但鲜见有关温度与CO2相互作用的研究。在4种条件下对坛紫菜进行连续通气培养:(1) 15℃+390 μ mol/mol CO2,(2) 15℃+700 μ mol/mol CO2,(3) 25℃+390 μ mol/mol CO2,(4) 25℃+700 μ mol/mol CO2。从而探讨这种南方海域重要栽培海藻种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温度和CO2相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CO2对坛紫菜的生长的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在低温生长条件下提高CO2浓度更有利于坛紫菜的生长。CO2对坛紫菜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温度对其产生的影响。相对于25℃的生长温度而言,15℃生长温度下的坛紫菜表现出较高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表明坛紫菜在低温环境下有较高的光合潜力;而CO2对坛紫菜的rETRmax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在不同测定温度下的光合荧光特性而言,在10-30℃测定温度范围内,在各生长条件下的海藻的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但在较高测定温度下(≥30℃),上述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说明高温易引发海藻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能力的下降,这可能与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调有关。同时,当测定温度大于30℃时,1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αFv/Fm值下降趋势远大于25℃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值,表明在低温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对短期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在高CO2浓度生长条件下的坛紫菜的rETRmax总是低于正常CO2浓度生长下的值,说明CO2浓度升高会抑制坛紫菜在短期高温条件下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8.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14℃、17℃、20℃、23℃和26℃)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条件下培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观察测定其生长及藻体生化组分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6℃,最适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温度高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脆江蓠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要比高温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30,在此盐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RGR,盐度低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高盐度培养条件下脆江蓠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强于低盐度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杰  雷驰宙  陈伟洲 《水产科学》2012,31(8):449-453
以牡蛎和龙须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阶段不同投放比例的室内模拟混养试验,试验周期均为4周,各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龙须菜单养组、牡蛎单养组、牡蛎龙须菜低密度混养组、牡蛎龙须菜中密度混养组和牡蛎龙须菜高密度混养组,其中除对照组和龙须菜单养组外,各试验组牡蛎密度均为27只/m3,第一阶段龙须菜密度分别为:0,47,0,47,94,188g/m3,第二阶段龙须菜密度为:0,158,0,158,316,854g/m3。定期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试验组与未投放牡蛎的试验组水体氮、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第二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各试验组磷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混养组的磷酸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与牡蛎单养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3%、30%,说明龙须菜明显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混养系统氮、磷利用更为合理,其中龙须菜854g/m3,牡蛎27只/m3的高密度混养组投放密度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