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草莓‘甜查理’和‘章姬’花药培养及单倍体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草莓花药培养及单倍体植株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以草莓栽培品种‘甜查理’和‘章姬’为材料,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花序以及激素种类和配比对草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低温预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花蕾表面湿润状态较自然状态下更能提高草莓花药愈伤的诱导率,最佳处理时间为72h;北京地区越冬栽培的草莓第1、2花序的花药较第3、4花序花药具有更好的培养效果;筛选出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其中‘甜查理’愈伤诱导效率最高达到91.67%,‘章姬’为87.28%;筛选出最佳分化培养基,其中‘甜查理’最高分化率达到19.10%,‘章姬’为10.59%。共获得花药培养植株688株,其中‘甜查理’445株,‘章姬’243株。‘甜查理’再生植株中八倍体(2n=8x=56)、四倍体(2n=4x=28)植株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43%和7.62%,其他为非整倍体植株。‘章姬’再生植株中八倍体和四倍体植株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3.42%和4.32%,其他为非整倍体植株。建立了草莓花药培养高频诱导体系并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2.
番茄水通道蛋白基因SlAQ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克隆得到的番茄水通道蛋白SlAQP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特征、编码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其在番茄材料Mirco Tom中经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番茄在逆境下的抗逆机制及加快番茄抗逆育种积累资料。【方法】采用RACE 技术克隆番茄水通道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SlAQP基因与GFP融合的瞬时表达载体(SlAQP::GFP)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Real time-PCR 分析该基因在番茄品种Mirco Tom中经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机制。【结果】SlAQP基因(GenBank登录号:HQ433337)cDNA全长为1 107 bp,编码区含852 bp,共编码28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SlAQP基因含有6 个跨膜区,2 个NPA 单元,其氨基酸残基与MIP 家族蛋白保守区序列完全一致,且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IP 类质膜型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1个物种间的聚类分析表明,SlAQP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马铃薯质膜型水通道蛋白遗传距离最近。细胞定位结果确认SlAQP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质膜上发挥生物学作用。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SlAQP基因在番茄基因组DNA中呈单拷贝。Real time-PCR 分析结果证实,干旱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对番茄水通道蛋白SlAQP基因在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模式分析,预示该基因表达受逆境条件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其在干旱胁迫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基于HPLC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生稻芽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为生稻芽后续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建立18批不同批次生稻芽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生稻芽中3种主要酚酸类成分,并测定了样品中3种酚酸的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18批生稻芽指纹图谱共标定了6个共有峰,指认的3个共有峰为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868~0.99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样品中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6.70~54.10μg·g-1、27.00~49.54μg·g-1、23.09~50.81μg·g-1。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18批样品中16批聚为一类,来自浙江杭州(S14)、浙江杭州(S17)的样品分别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用两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大于1的前2位分别为S14、S17,18批样品中3种酚酸成分的总含量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  相似文献   
4.
以中农16号黄瓜为试材,在弱光光照强度为30 μmol/(m2·s)条件下,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瓜秧苗主要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温度设定分别为15℃/12℃(昼/夜,下同)、12℃/9℃,光周期为13 h/11 h,处理时间为19 d.另外以温室条件(25℃/15℃)作为对照用以评判低温下贮藏秧苗的质量,温室平均温度为...  相似文献   
5.
连续3年采集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延胡索叶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研究表明,延胡索叶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至叶衰老期,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动态变化呈整体下降趋势,初花期至盛花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叶盛发期、开花初期的生物碱含量高于其他时期。结合产量和总碱含量综合判断,最佳采收期为开花初期至开花盛期。  相似文献   
6.
以凤尾兰(Yucca gloriosa L.)花丝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以花丝为外植体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繁殖系数,而且可以避免灭菌剂对外植体的伤害,从而有效降低组织培养的难度和污染率;凤尾兰花丝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5.0 mg·L-1 +KT 1.0 mg·L-1 +2,4-D 0.5 mg·L-1,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 6.0 mg·L-1 +KT 0.5 mg·L-1 +NAA 0.5 mg·L-1,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KT 0.5 mg·L-1 +NAA 0.05 mg·L-1 +椰乳100 mL·L-1,增殖系数达到3.5左右;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DNA水平上对再生株进行遗传变异鉴定,未检测出遗传变异,表明再生植株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凤尾兰花丝高效稳定的组培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7.
藏红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当年新生小球茎为材料,在MS+0.5 mg/L BA+1.0 mg/L NAA+7%CM(椰乳)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再转入MS+5 mg/L BA+5 mg/L NAA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黑暗条件下继代1-2次,51 d就可以获得高诱导串的愈伤组织,愈伤诱导率可达65%.将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5 mg/L BA+5 mg/L NAA中分化丛生芽,丛生芽诱导率高达95%,将丛生芽分成单个植株,最终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北高丛蓝莓茎段离体培养及增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蓝莓种苗的快繁速率,以2个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蓝丰"和"康威尔"为试材,选取当年生长健壮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的腋芽处理方式对蓝莓腋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高丛蓝莓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添加ZT(玉米素)1.0 mg/L的改良WPM,诱导腋芽萌发的效果较好,2个品种的萌芽率分别为84.45%和85.55%,且新枝长势好。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2种新的腋芽切割处理方式可明显提高蓝莓腋芽增殖效率。外植体经第1种方式处理后,"蓝丰"和"康威尔"的平均增殖系数分别为3.00和3.33;经第2种方式处理后,"蓝丰"和"康威尔"的平均增殖系数分别为5.53和6.13。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克隆得到的番茄水通道蛋白SIAQP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特征、编码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其在番茄材料Mirco Tom中经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番茄在逆境下的抗逆机制及加快番茄抗逆育种积累资料.[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番茄水通道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S1AQP基因与GFP融合的瞬时表达载体(S1AQP::GFP)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Real time-PCR分析该基因在番茄品种Mirco Tom中经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机制.[结果]S1AQP基因(GenBank登录号:HQ433337)cDNA全长为1 107 bp,编码区含852 bp,共编码28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SIAQP基因含有6个跨膜区,2个NPA单元,其氨基酸残基与MIP家族蛋白保守区序列完全一致,且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IP类质膜型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1个物种间的聚类分析表明,S1AQP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马铃薯质膜型水通道蛋白遗传距离最近.细胞定位结果确认S1AQP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质膜上发挥生物学作用.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S1AQP基因在番茄基因组DNA中呈单拷贝.Real time-PCR分析结果证实,干旱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对番茄水通道蛋白S1AQP基因在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模式分析,预示该基因表达受逆境条件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其在干旱胁迫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