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可持续开发霍山石斛资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 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增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萘乙酸(简称NAA)及6 苄氨基嘌呤(简称6 BA)浓度对增殖率影响最为显著,6 BA与马铃薯两者间交互作用显著,适宜的NAA、6 BA及马铃薯浓度分别为0.05 mg·L-1、0.70 mg·L-1和185 g·L-1,此时增殖率为2 989.82%±205.55%,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响应面法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以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具有成本低、取材方便、材料充足等优点,但以往的研究表明无芽茎段诱导再生率低。本试验以‘奇异莓6号’软枣猕猴桃无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强度、温度、苗龄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苗龄30d的无芽茎段,在光照12h/d(光照强度50LX)、室温20℃下,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mg/L ZT,不定芽以间接途径发生,培养40d无芽茎段两端开始形成淡绿色愈伤组织,培养45d愈伤组织表面出现红色小点,开始形成不定芽,培养55d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及不定芽数均到最大,分别为100%、100%及18.87个/块。待苗长至3cm左右时转到MS+0.4mg/L IBA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30d生根率可达100%、根数为8.53/株、根长1.68cm、根粗0.14cm。  相似文献   
3.
金线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线莲生物学特性、成分分析、生理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讨论目前金线莲生产及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适合铁皮石斛的种植基质多种多样,这些基质有共性,也有特性。通过对其栽培环境因子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和种植铁皮石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苯酚—硫酸法检测金线莲多糖的含量,研究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培养阶段多糖含量的变化,为适时采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金线莲从培养室生根壮苗培养阶段到大棚移栽培植阶段的多糖含量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生根壮苗培养阶段,两种金线莲培养5个月的多糖含量均达最大值;大棚移栽培植阶段,两种金线莲前3个月的多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多糖含量开始增长.可见,生产上若不考虑大棚移栽,应在生根壮苗培养5个月时进行采收;若需移栽,培植时间应多于3个月.  相似文献   
6.
以大蒜鳞茎盘为外植体,进行大蒜离体快繁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鳞茎盘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4mg.L-1+KT0.5mg.L-1为佳;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以MS+BA2mg.L-1+NAA1mg.L-1为佳;诱导芽的培养基以MS+BA3mg.L-1+NAA0.1 mg.L-1为佳;诱导生根培养基以MS+BA1mg.L-1+NAA0.5 mg.L-1为佳。  相似文献   
7.
为调整福建省芋栽培品种结构,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宁糯芋1号田间生长的块茎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运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了不同TDZ浓度处理试验获得脱毒苗,结果发现,与6-BA相比,TDZ更适于芋茎尖诱导成芽,在MS培养基中附加0.1~0.2 mg/L的TDZ能显著促进芋茎尖的萌动,产生丛生芽。茎尖初代培养基为MS+TDZ 0.2 mg/L时成苗率达78%,继代增殖培养基MS+TDZ 0.3 mg/L繁殖系数达7.88,生根壮苗培养基1/2MS+NAA 0.5 mg/L+活性炭0.2 mg/L。脱毒芋种产量比对照原品种提高29.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福建省优质芋种源,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宁糯芋1号’块茎顶芽和侧芽为外植体,运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了不定芽。在正交试验基础上,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心组合试验,以不定芽增殖系数为响应值,对TDZ、温度2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现:与6-BA相比,TDZ更适于芋茎尖诱导丛芽,在MS培养基中附加0.1~0.2 mg/L的TDZ能显著促进芋茎尖的萌动,成苗率达76.7%~80.0%,经芋花叶病毒(DMV)检测试剂盒的ELISA检测表明脱毒率为90%;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宁糯芋1号’不定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MS+TDZ0.31 mg/L,培养温度30.32℃,增殖系数预测值为9.08,验证得到的实际值为8.86。利用响应面方法可有效优化‘宁糯芋1号’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延长芋头试管苗的保存时间,提高试管苗的成活率,以槟榔芋丛芽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生长延缓剂和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培养条件对芋头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2)℃光照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2.0、2.0、1.0 mg/L;在低温(5±1)℃光照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0、1.0、0.5 mg/L;在低温(5±1)℃暗培养条件下,PP333、ABA和B9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1.0、0.5 mg/L。与常温光照培养相比,低温光照培养的芋头试管苗成活率更高,生长延缓剂的最佳处理浓度也相对更低。与低温光照培养相比,低温暗培养的芋头试管苗的存活率相对更高,两者的处理浓度相同,但低温暗培养提高了芋头试管苗的存活率。通过离体保存的试管苗恢复生长后,长势旺盛,与对照株无明显差异,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能有效提高芋头试管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