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学诱变剂,它的诱变效率高、诱变效果好。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植物育种方式,获得的突变群体对培育植物新品种和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EMS诱变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从植物诱变部位的选择、不同突变性状的分析、突变体的鉴定以及变异功能基因研究等多方面对EMS诱变育种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EMS诱变育种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不同植物的诱变育种提供研究参考,为植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研究提供新思路,这对于丰富植物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植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试验体系中的最佳内参基因,以羊草叶、茎、根、穗为研究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TUA、TUB、18SrRNA、EF-1α、APRT、CYP、Actin和CBP20共8个常用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羊草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羊草不同组织表达稳定性不同,其中,叶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ctin;茎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a;根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PRT和18SrRNA;穗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TUB。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展羊草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展羊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研究对于丰富羊草育种技术和方法,加快羊草新品种选育进程及开展羊草种质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育成品种‘吉生4号’羊草种子为材料,通过6个浓度(0%,0.7%,1.0%,1.2%,1.5%,1.8%)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旨在揭示不同浓度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筛选羊草种子EMS诱变的最优处理浓度,为后续构建羊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呈降低趋势。当EMS浓度超过1.2%时,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1.5%EMS处理后,羊草种子相对发芽率降低到51.68%,1.8%EMS浓度处理的发芽率比对照降低67.5%,发芽指数降低了44.0%。EMS诱变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起始时间被延长3~10 d。EMS诱变处理对羊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根长、苗长的降低。通过计算EMS诱变后羊草种子的半致死率,最终确定EMS诱变羊草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5%EMS浓度处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EMS诱变处理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浓度抑制效应,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苗长和根长变短;以相对发芽率达到半致死率为标准,EMS诱变羊草种子的优化体系为1.5%EMS处理。本研究在育种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对于后续构建羊草EMS诱变群体,丰富羊草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羊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