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对14个冬、春性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在南北两地的遗传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条件下小麦主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作用趋于吻合,南北两地小麦育种在性状遗传、相关和选择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聚美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不同的生态类群,分类结果与育种实践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若干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子粒在蛋白质含量及蛋白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性;蛋白质含量与各组分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与蛋白质总含量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株粒重、千粒重有弱的正相关,与穗粒数为负相关;各蛋白组分与有关子粒性状间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比值与有关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中,选用优良品种和种植纯度高、质量好的种子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一般认为,良种在农业增产诸因素中的作用约占40%左右:优良品种通常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品种本身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二是种子质量要好。质量是种子的生命,要生产出质量好的种子,必须搞好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与改革。  相似文献   
4.
小麦的籽粒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而且极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充分了解各性状与产量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制订一个有效的育种计划是必要的。本试验选用我省11个小麦推广品种(品系),研究了各有关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相关和通径系数,试图为小麦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不同品种抗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值法,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热害,选用了根冠淀粉平衡石水解速率、叶绿素稳定指数、蒸腾速率、细胞质膜透性、干物质胁迫指数和存活率6个抗性鉴定指标,对8个小麦品种幼苗的抗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抗热性大小顺序为:豫麦14>花76>矮早781>周8846>郑州891>内乡182>豫3384>85中33。  相似文献   
6.
<正> 在小麦高产品种选育中,株高和产量性状是选育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对于株高性状的选育引起了普遍重视,不少育种单位选用矮秆亲本与丰产品种杂交,培育高产矮秆、抗倒伏的品种.但在矮秆选育中,常会出现矮秆与青干、抗病、丰产、早熟等的矛盾;产量性状之间也往往存在着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 正确的选配亲本组合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之一,为能准确地掌握杂交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以增强对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予见性和计划性。从1973年开始,我们结合常规育种试验,对小麦几个主要性状与亲子代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本材料主要分析 F_2与亲本性状的相关关系.一、关于株高的遗传:根据1974和1975年的调查,F_1株高与双亲平均值密切相关,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7、0.9199,回归系数为1.1047和0.9385,都达到十分显著的水平,1979年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F_2株高与双亲平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确定育种目标是开展育种工作的首要问题,为减少育种的盲目性,制订育种目标时,必须根据我省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高产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我省高产地区小麦产量还不够稳定,徘徊在800-900  相似文献   
9.
进行小麦杂交育种,是利用具有不同遗传特点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基因的重组,将不同亲本的优良遗传组成,综合于杂种个体之中,加上人工培育和定向选择,最后达到选育出新的高产优良品种的目的。正确地选配亲本组合,是杂交育种的关键之一。为能准确地掌握杂交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以增强对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从1973年开始,我们结合常规育种试验,对小麦几个主要性状与亲子代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本材料主要分析F_2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 ,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 ,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 ,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 ,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 ,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