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他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以下简称《试茶歌》),在历代茶事记载中首次叙述了炒青茶的制作,是一篇很重要的茶史文献。它究竟作于何地?不能不认真探讨一下。《试茶歌》题的西山兰著(即阿兰若寺院,梵文aranyakah的略语之意)其具体地点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浔州浔江郡(今广西桂平县);二是朗州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三是连州,朱自振“古代茶叶诗词选注”第五首说:“本诗作于刺连州(古治在今四川筠连县)时。”(《中国茶叶》1982年第3期)。今查刘禹锡的一生并未去过广西,也不是在两广的好友(如柳宗元在柳州、陈谏在封州等)寄茶与他尝饮,却是他在西山兰若(有人误为兰茗)亲自观看山僧“自采至煎俄顷余”,并亲自尝茶,因此,肯定不是广西桂平县的西山茶。以前的书、刊上已有多篇说在桂平,笔者(靖)在《中国茶叶》1982年1期  相似文献   
2.
一、茶叶生产概况衡阳地区产茶的历史悠久。在唐·陆羽《茶经》(公元780年前后)中,就提到衡山茶叶,当时南岳的石廪方及团茶,为唐人李群玉的诗歌所称赏。至清代,南岳“岳顶茶特丰”,常宁的塔山贡茶,均载在旧志。民国期间旧属祁阳县产茶曾达四千余担,为当时湖南十二个  相似文献   
3.
茶树品质遗传的窥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历年育种实践中所观察的资料,并参考国内部分有关文献,对茶树的发酵性、茶多酚类、嫩叶颜色、茅叶茸毛、萌茅期和叶尖等六个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性,进行一些窥测论述,从中揭示六点讯息:一、芽叶发酵性的相对遗传力,视杂交组合不同而异,F_1的表现,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二、多酚类含量的相对遗传力,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以槠叶齐×英红2号为优。三、嫩叶颜色的遗传,很大程度地倾向于母性。母代为紫或紫红色的,其子代幼苗中,以紫、红色株的比例最大;母代为绿色或黄绿色的,其子代幼苗绿色株的比重大。亲本为黄绿×黄绿的其子_1代黄绿色株的比例大(68.5—100%);凡亲本中有一为紫,且均为中、小叶类型的,则其子_1代绿色植株的比例小。因之,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应选用黄绿色的亲本为佳。四、芽叶茸毛的多少,一般品种群体中多趋近于平均值,即使白毛茶著称的品种,其子_1代茸毛平均值并不突出。但其中有少数茸毛特多的植株,确甚罕见。在白毛茶的原产区,茸毛才能得到充分表现。茸毛的杂种优势,似均为负值,其相对遗传力,似亦为负向超显性。五、萌芽期,在 F_1代中,有97%为似亲本类型。从春茶生育期(天)看,其遗传力(h~2)为中生型>早生型>晚生型;从开采期看,早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早生型组成,中、晚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中、晚生型组成。六、叶尖指数(β)能准确地表示叶尖尖钝的程度。叶尖指数的相对遗传力,一般为负向部分显性。其中有正向超显性和正向部分显性的,值得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4.
从周秦至汉,陆续出现了多种启蒙性的识字读物。据史文记载:周有《史籀篇》,西汉有《仓颉篇》,司马相如《凡将篇》及史游的《急就篇》。后世除《急就篇》外,前三者可惜均已佚失。唐陆羽《茶经》(成书在公元765年后),在七之事里沿引了《凡将篇》(成书约公元前130年)的一段(以下简称凡将)所列都是药名。其中“荈诧”,就指的是茶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我站茶园发生的主要是油桐尺蠖,其为害的严重性,猖獗时并不次于茶毛虫;茶树被害后,叶片无存,造成严重減产。我站茶园1958年被此虫危害的茶树过50%,經积极防治,方未猖獗成災。为彻底防治茶尺蠖(油桐尺蠖),我們在观察生活史的同时,进行了防治方法的調查研究。兩年来除初步肯定了敌百虫(500—1000倍)、DDT(400—600倍)毒杀幼虫,扑打和用草把诱杀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著《茶经》于唐代(公元765年)问世,书中对湖南产茶地直接提到的仅“衡州”,间接点到的有茶陵和溆浦。据文献记载,唐代湖南茶叶的产地已遍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说明当时茶叶生产发展已相当普及。显然,湖南茶叶产区,应当是在唐代以前或前几个世纪就已形成了。当然,这不能凭主观想象,应当由可靠的史料来证实。古书《荆州土地记》曾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不朽作品。该书写成在清乾隆年间,作者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公元1750左右)。当时《石头记》的前八十回已传抄问世。此一巨著,用细腻的文艺手法塑人、言情、绘物、叙事、情景交融浑成一体。其语言艺术的成就,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1981年11月24—28日,中国茶叶学会在湖南长沙市召开了《茶树良种鉴定和繁殖利用学术讨论会》,湖南,浙江、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陕西、河南、上海等省市茶叶学会的代表,共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湖南省茶叶学会筹  相似文献   
9.
1 前言茶事许歌是茶文化园地里一座灿烂的花坛。而采茶歌(歌、曲)又是这一花坛中的一枝巨葩。民间特别是茶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它一般反映茶区生活情趣和生产情况。如明代湖南的李东阳、清代湖南的陶澍等人,都写过茶事竹枝词。所谓竹枝词,它是一种通俗诗歌体裁,其形式上多为七言绝句,音调轻快。采(摘)茶词就是采(摘)茶竹枝词的简称。  相似文献   
10.
“皋芦”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78年,《湖南茶叶》(增刊)上,曾刊出拙著《茶考》成册。此书曾得到过一些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其中“槚—苦荼—皋芦”的演变,国内学者毁誉参半,有的支持,有的反对。这本是学术上争鸣的正常现象,不足为奇。在那本书上,我列举古代七个茶字,进行过较详细的考证。至今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